泰州长江大桥设计的创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观看结束!!! * * * * * * * * * * * 结构体系 加劲梁约束体系 中塔处设纵向弹性索限制加劲梁的纵向位移 中塔处设竖向限位构造 三个主塔处均安装横向抗风支座 中塔处为减小加劲梁的负弯矩而不设竖向支座 边塔下横梁上设竖向支座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2 结构方案设计 主缆和吊索 每根主缆由169股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丝直径为5.2mm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 钢丝极限抗拉强度为1670MPa,单根索股无应力长约3100m。 吊索采用高强平行钢丝,吊索标准间距为16.0m,钢丝标准强度为1670MPa。上下两端均采用销接式,锚头采用热铸锚。 索夹采用销接式,索夹材料采用ZG20SiMn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2 结构方案设计 主缆矢跨比采用1/9,主缆横向中心距为34.8m。 加劲梁 梁高3.5m,全宽39.1m,内侧普通车道和紧急停车带顶板厚14mm,并采用6mm厚U形肋加劲,外侧重车道6m范围内顶板厚16mm,并采用8mm厚U形肋加劲,采用Q345d钢。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2 结构方案设计 中塔基础 平面尺寸为58m× 44m 钢沉井高38m,砼沉井高38m,沉井总高76m。 整个沉井基础将下沉到标高-70m的深度,施工中受水流、潮汐、大风、河床冲刷等不利因素影响,技术难度极大。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2 结构方案设计 边塔设计 群桩基础,单桩直径2.8m,共46根,桩长98m(南塔)和103m(北塔),按摩擦桩设计; 哑铃型承台,平面尺寸32.6×32.556m,厚6m;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2 结构方案设计 混凝土索塔,塔高175.7m。 锚碇结构 重力式锚碇结构、沉井基础。 锚碇沉井长和宽分别为67.9m和52m。 北锚碇基础沉井高57m,南锚碇基础高41m。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2 结构方案设计 纵向人字型钢塔,塔高191.5m 交点以上、以下塔高分别为122.0m和69.5m。两条斜腿在塔底的叉开量为34.75m。斜腿段倾斜度为1:4。 设两道横梁。 高程+135.04m以下采用Q420qD钢,其余节段及上下横梁均采用Q370qD钢。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中塔主要构造 顺桥向: 塔顶 6.6m 10.6m 10.6m 15.54m 6.0m 横桥向:5m 塔柱: 单箱多室布置 壁板厚:44mm~60mm 腹板厚:44mm~60mm 加劲肋:40mm~48mm 直线 圆曲线 (下塔柱) (等宽)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塔柱节段的划分与连接 共21个节段 节段长度:7.5m~15m 最大节段D5:495t D5段以上节段:140t以内 传压力时:壁板、腹板各按50%计, 加劲肋按40%计 有拉应力时:全按高强度螺栓传递 均采用M30摩擦型高强螺栓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下塔柱架设:浮吊大节段安装 减少了节段现场接缝数量, 加快了施工进度。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上塔柱架设:塔吊安装 保证了节段安装精度;确保了施工安全。 3.3 中钢塔设计 吊臂与吊重范围 起吊能力与节段划分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吊臂长度在22m左右,起吊重量限制在150t以下,加上8t吊具,实际有效吊重在142t以内。 为增加节段长度,减少横向拼接缝,考虑采用竖向分块方案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为取消竖向螺栓拼缝,增加景观效果,将竖向拼缝设于中腹板处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竖向拼接大样 竖向拼接大样 3.3 中钢塔设计 塔顶纵向不平衡力对塔底的力矩主要由两塔柱轴向力与张开距离予以平衡 汽车一跨满载,一跨空载情况:①截面纵向弯矩值最大;②非加载侧有拉应力出现 恒载及两跨满载作用时,塔柱轴向压力引起承台内的水平拉力 塔底锚固方案 塔根受力特点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塔柱与承台连接方式 铰接 固结 连接受力简单、承台受力明确 需设置大型钢支座,更换困难 不采用 螺栓锚固法 塔柱埋入法 承压板与承台顶面传递压力 螺栓锚固承担弯矩引起的拉力 通过剪力件及砼受剪传力 易造成砼内部受拉,承台受力不利 截面拉应力由螺栓传递到承台底面 改善承台的受力 不采用 推荐采用 塔底锚固方式构思 3. 三塔悬索桥设计 3.3 中钢塔设计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