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六年级_心理健康教育8-危机干预》.pptVIP

《二零一六年级_心理健康教育8-危机干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零一六年级_心理健康教育8-危机干预》.ppt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了的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当去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人格障碍的种类 A类——特点:奇特或怪异 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 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C类——特点:焦虑或恐惧 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xljkjyzx@163.com 阳光心理热线心理咨询预约电话85992256 政治学院 陈青 chenqing@ 危机与应对 陈 青 E-mail:chenqing@20-* 危 机 危机——是当人们面对重要生活目标的阻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阻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的解决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可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危机——是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人们无能为力,不能有意识的主宰自己的生活。 20-* 一、心理危机的特征 危机是危险的,导致个体的严重病态(精神和躯体) 时限性: 数小时到数周(6周) 20-* 症状的复杂性: 生理性症状: 生理指标的改变 肌肉与运动 精神症状: 意识状态, 感知觉 言语:抑制, 紊乱 认知与思维: 注意狭窄, 认知歪曲 情绪:焦虑, 恐惧, 愤怒, 悲伤 记忆:抑制 行为:冲动, 释放性行为, 攻击,抑制 20-* 寻求帮助的信号 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20-* 二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 自杀或攻击行为 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重建信心及正确的自我评价 及时处理当事者的精神, 情绪及行为问 帮助建立支持, 摆脱危机 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让求助者学会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应对挫折 20-* 三、危机的分类 正常发展危机 正常成长发展过程中, 急剧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如 小孩出生, 大学毕业, 中年生活改变, 退休 个体反应的差异 境遇性危机: 当出现罕见或超常性事件, 在人无法预见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 交通意外, 被强奸, 被绑架, 突然的疾病或亲人死亡 不可预测, 震撼性, 强烈的和灾难性的 20-* 存在性危机 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如: 人生目的, 责任, 独立性, 自由等 生活的孤独, 空虚, 失去了再发展的机会 20-* 四、心理危机正常应对三阶段 立即反应: 当事者表现麻木, 否认, 不相信 完全反应: 焦虑, 痛苦, 愤怒,悲伤, 抑郁 消除阶段 :接受事实并为将来做好计划 20-* 五、 个体对危机的反应: 成功应对: 获得经验, 发展壮大自我 度过危机, 但留下负性的记忆和体验 心理崩溃: 应对失败, 需要立即的强有力的帮助 六、大学生精神疾病识别与预防 20-* 中 国 我国精神疾病总数高达1.7亿,重性精神障碍达1600万 患者因病出现高自杀和暴力犯罪等行为对本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大学生中:16%~25.4%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等症状,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精神状况: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评价正常或异常是针对个体而非群体 评价个体正常与否的观察指标是心理现象(感知、情感、行为等)以及个性人格表现 正常和异常是逐步过渡的过程而没有截然的界限 精神状况: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统计学的标准(如:95%或99%) 社会的标准 与文化背景\社会群体的习俗有关 与该群体道德、伦理规则有关 个人的标准 个体现在和过去的比较 个体自身的感受\现实检验能力 个体作为社会人作用的减弱或丧失 工作(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遵守道德、法规、法律的能力 常见精神问题 感知觉异常 思维异常 情感异常 行为异常 人格异常 感知觉异常 错觉 - 错误的或歪曲的知觉 幻觉 - 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相应的感觉器官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思维异常 思维形式异常: 思维散漫 思维破裂 妄想 定义: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 特点:不符合事实,坚信不移; 内容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有关; 是个人独特的,不是任何集体共有的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