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色帝国的核“金鱼”:评苏俄钛合金核潜艇
军事文摘 ??2008-06-21 13:22 ??阅读78763???评论18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采用全钛合金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是苏俄海军所独有,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核潜艇,其在下潜深度、水下航速等技术性能方面的巨大优势绝对令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但巨大而高昂的造价也令它们获得了不无挖苦意味的“金鱼”之称。前苏联/俄罗斯海军历来对核潜艇青睐有加,其装备的核潜艇数量之多、吨位之大、型号之杂令美国海军都难以望其项背。
金制之“鱼”
在美苏争夺全球霸权的时代,核潜艇作为“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核心,是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国都因此不遗余力、不借代价地在核潜艇建造方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赶上美国当时在核潜艇技术和数量方面的双重优势,前苏联的核潜艇设计专家独辟蹊径,积极研究使用钛合金建造攻击型核潜艇。
前苏联专家认为,下潜深度是攻击型核潜艇一项重要的战术技术要素。核潜艇加大潜深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可减少被反潜飞机上磁探仪发现的可能,而且钛合金又具有低磁性的优点,更是适合建造潜艇的材料;二是可利用水面舰艇声呐在深海的盲区,避开水面舰艇的搜索;三是可延缓螺旋桨空泡的出现,从而降低螺旋桨噪声;四是在遭敌深水炸弹攻击时,具有更长的机动时间,降低了潜艇被深水炸弹命中的可能;五是可以扩大潜艇坐沉海底的范围,以及通过反潜区的可能性。另外,用钛合金制造艇体,可以大大减轻艇的排水量。钛合金与特制钢相比,具有强度大、质量轻的明显优点,并且更耐海水。因此,前苏联决定开工建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全钛合金核潜艇。
“帕帕”先河
?此后,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进行了一系列制造艇体和试验钛合金的工作之后,开工建造了1艘用作试验艇的“帕帕(PaPa)级全钛合金巡航导弹核潜艇(661型),简称P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前苏联专家提出的采用钛合金制造攻击型核潜艇是可行的。当然,前苏联在建造全钛合金核潜艇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困难,除成本太高外,技术方面也举步维艰。主要难题是:要加大潜艇的下潜深度,不仅会对耐压艇体承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还需要提高所有承受舷外海水压力的潜艇系统以及一些密封件的承压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钛合金的焊接也是施工中相当棘手的问题。在焊接时,必须用惰性气体防护好正在冷却的焊缝金属及与其相邻的母材区域,以免与周围空气中的氧、氮和氢气发生作用,不然就会使焊缝本身和焊缝周围部分产生脆性并导致裂缝。
在前苏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钛合金用于制造艇体的工艺终于得到解决。为生产具备更大潜深的“阿尔法”级钛合金攻击型核潜艇,负责设计的第143特种设计局(现在的孔雀石设计局)后来又向钛合金的研制单位提出了性能更优、工艺更好的钛合金的要求,随后也得到了满足,这为前苏联建造三级全钛合金攻击型核潜艇奠定了基础。
从1963年至1988年的20多年间,前苏联共建成了三级12艘全钛合金攻击型核潜艇,包括7艘“阿尔法”(Alfa)级、1艘“麦克”级和4艘“塞拉”级。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阿尔法”级和“麦克”级核潜艇分别创造了战斗潜艇的最快水下航速和最大潜深两项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塞拉”级则是前苏联建造的所有钛合金核潜艇中综合性能最好的。
“阿尔法”之殇
“阿尔法”级又简称A级,海军代号“天琴座”,设计编号为705,由“孔雀石”设计局设计,是前苏联海军的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1968年6月20日,该级首艇开始建造,到1981年9月共建造了两批7艘。第一批共4艘,在列宁格勒市海军造船厂建造,舷号分别为K-377、K-316、K-373、K -463。后一批3艘为该级的改进型,设计编号为705K,由北德文斯克市402造船厂建造。“阿尔法”级采用水滴线形设计、双壳体结构,是前苏联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中排水量最小的,共分为鱼雷舱、机电舱、中央指挥控制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艉舱共6个舱室,艇员编制45人(均为军官),自持力60昼夜。艇上安装了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载发射20枚53型两用鱼雷或24枚水雷。
“阿尔法”级采用了众多的新技术,创造了前苏联核潜艇建造史上的“六个第一”,它一问世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称为是“超越时代的核潜艇”。其采用的新技术包括:首次采用了新型战斗情报指挥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水平。由于技术复杂,艇员一律为军官,而且潜艇也像飞机一样由地勤人员负责维修;首次采用了155兆瓦的OK-550/BM-40A ( 67lB 型改为1部VM-4O)液态金属(铅-秘合金)大功率反应堆,以新型的液态钠冷却反应堆,功率密度为普通反应堆的4倍,因而具有极高的航速;首次采用了400赫兹、380伏的动力电源系统,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电气设备的尺寸重量;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