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docVIP

《现代中国文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中国文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6》.doc

第三章 长篇小说代表作 柳青的《创业史》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从抗战到建国后,他从事过党、政、文学等多方面的工作。因长期生活在农村,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创作经验。50年代初特别从北京搬到陕西的长安县任挂职副县长,到黄甫村体验生活。他主张:作家必须进“生活的学校”、“思想的学校”和“艺术的学校”,以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为己任,以创作为革命斗争服务的作品为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以严肃扎实的创作态度,对社会主义文学的实质、特点和创作规律,进行了长期认真的探索。 长篇小说《创业史》是继《山乡巨变》之后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又一巨著。第一部于1959年2月开始在《延河》连载。作者说《创业史》要通过1953年前后西北终南山麓一个名叫下堡乡的小村庄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故事,回答“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么进行的”。作者预计写四部,准备系统地反映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全过程(一部写互助组阶段,二部写农业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三部写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四部写全民整风和大跃进,至人民公社建立),可是未等第二部完稿作者就因“文化大革命”的突然爆发而被迫辍笔了。但仅就第一部来看,情节相对独立思想和艺术的成就也相对完整,(主题)它围绕梁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展现了合作化运动中两条道路、思想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教育和团结农民取得了胜利。这已经完成了预定的主题表达,奠定了同类题材小说的基本写作方式,因此不失为柳青的代表作,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代表了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除了合作化的主题外,对农村青年人人生道路的思考也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梁生宝和徐改霞的感情纠葛使其中的一个亮点,徐改霞人生道路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对农村青年前途的问题的深入思索。是否可以说它的思考直接启迪了80年代路遥《人生》的创作。但是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农业合作化给中国农业生产力带来很多弊端,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答案就未必正确,他的文学观也夹杂着某些偏见。所以作家柳青叶不可能完全超越历史困囿(YOU),但作品透出的平民本位意识和对生活现实的真诚感,对历史生活某些真实的描绘,仍是他的可贵之处。 《创业史》(第一部),以我国农村土改后的政治状况和经济形势为背景,写了农村组织生产互助组和筹建初级社的历史过程。作为小说序幕的“题叙”,对全书反映这个过程、交代主体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概括地交代梁三一家三代企图凭个人努力去“创业”的苦难史,揭示了土改后梁三老汉和义子梁生宝在“创业”思想上的冲突。勤劳纯朴的梁三老汉从早到晚累弯了腰,一心朝富裕中农的方向发家,脑子里转动的是下堡村那些富裕庄稼院给他的自足的印象。解放前他的发家梦三起三落,始终未能如愿;解放后分得了土地,失落的梦被唤醒,他最大的“创业”理想即凭着党分给他的土地和一家人的力气,自己可以当上“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而梁生宝却热心组织互助组,带领贫雇农共同富裕,这使梁三很伤心,父子产生矛盾。为和困难户度春荒,实现一年两熟的种植计划,梁生宝奔波百里省吃俭用,引进高产稻种,率领组员进秦岭割竹子,扎扫帚换钱买粮。同时姚世杰、郭世富等不择手段分裂梁生宝的互助组,使其原来的八户只剩三户,郭振山也组织富裕户成立一个互助组,和梁比高低。梁生宝互助组割竹子、实行新法育秧都成功了,显示了团结互助组的优越性。打击了郭振山、姚世杰、郭世富的嚣张气焰,教育了梁三老汉,使他感到自己的创业史是劳苦史饥饿史,梁生宝的才是真正的创业史, 吸引村民加入了新成立的灯塔农业生产合作社,写下了一部集体化的创业史。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对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反映了它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道路,那么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史。 梁生宝的创业历程是在重重斗争和困难中展开的,他的性格也是在这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完成的。一是与党内自发势力的代表、老党员、村代表主任郭振山老谋深算,“面上是社会主义,心里头是个人主义”,热衷于个人发家,幕后支持互助组的反对势力曲线干扰互助合作预运动;二是谨小慎微,善外而奸内的富裕中农郭世富凭优厚的经济实力和互助组公开较量,维护私有制;三是富农姚世杰仇恨心社会暗中施展阴谋,实行阶级报复。所以小说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到了50年代初期农村的风景画面前。“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官渠岸的小巷里爆发了,惊动了梁三老汉。‘噢噢(O),架架啦’。老汉在麦地里做起来,用手交眉搭起棚瞭望着,情不自禁地开口说‘架架啦!‘架架啦!蛤蟆滩又一座新瓦房……’他想‘我也要到那里去看看”。(49-50页)原来是富裕中农郭世富新房上梁的鞭炮声,吸引了蛤蟆滩所有的庄稼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