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于蓝:释“啚”.doc
释“”
白于蓝
【摘 要】郭店楚墓竹简中有一字作“”,当释为“图画”之“图”,用作“图谋”之“图”。
【关键词】图;图画;图谋
郭店简《语丛二》简50—51有两句话,整理者释文如下:
母(毋)(失)(吾),此得矣。(简50)
少不忍伐大。(简51)
简文“”字三见,原形作、、。关于此字之释读,目前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整理者所引裘锡圭先生的看法。他说“此字疑是‘埶’之简写,在此读为‘势’”,并将51号简文读为“小不忍,败大势”。之后有多位学者支持这一意见。
第二种意见是汤余惠和吴良宝二位先生提出的。他们在赞同裘锡圭先生释“”为“埶”的基础上,将“伐”读作“废”、“埶”读作“节”。认为“大节”犹言大事、大体。并将51号简文翻译成“小事不能容忍,就会坏了大事”。同时指出《古文四声韵》引《林罕集》“未”字古文有作、形者,疑即“”形变体。以“埶”为“未”,应是音近通假。
第三种意见是李家浩先生提出的。李先生指出《古文四声韵》引《林罕集》之古文“未”与“”确实同字,故“”当释为“未”。但“”字左旁应是“埶”的简写,并以之为声符。此“未”字在简文中当读为“谋”。同时认为简文之“伐”字当训为“败”[④]。笔者过去亦赞同李先生观点,将“”释读为“未(谋)”[⑤]。
按:以上三种意见,前两种都认为“”当释为“埶”,只是读法有所不同。第三种认为“”当释为“未”,读作“谋”。就字形分析而言,以上三说均将“”与“埶”字联系起来考察,的确很具说服力。南越王墓车驲虎节铭文有字作,可隶定作“”,李家浩先生认为该字右旁即“埶”字省形,应释为“驲”[⑥]。此字亦见于上博简《柬大王泊旱》简16,辞例是“癹(發)(跖)四=疆=(四疆,四疆)皆(熟)”,释“”为“驲”,文从字顺[⑦]。可证李先生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字右旁与“”字左旁显然同形,可见将“”与“埶”字联系起来考察,在字形上的确很有依据。
从文意上考察,不少学者指出简51“少不忍伐大”与《论语·卫灵公》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关[⑧]。这一观点显然是正确的。简文“”与《论语·卫灵公》之“谋”字对应,但不论是将“”读作“势”还是“节”,在字义上都与“谋”字无关,故上文所述前两种意见应该是有问题的。至于第三种意见,李家浩先生注意到要在字形可靠的基础上,必须还得在字义上将“”字与“谋”字加以沟通。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上古音“未”属明母物部,“谋”属明母之部。二字虽然双声,韵部却相隔过远。而且,文献中亦很难找到二字相通的直接证据。因此释“”为“未”,读作“谋”,仍不是十分理想。
现在看来,尽管将“”与“埶”字联系起来考察,在字形上很有依据,但却在文意的解读上都面临难解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作出合理的解释,恐怕还得重新回到字形分析的工作上来。“”字左旁所从,除“埶”字之省形与之相同外,其实在古文字中还有一字与之相同,并且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说文》“社”字古文作。中山王大鼎铭文中“社稷”一词四见,其中“社”字均作形。上博简《鬼神之明》简2背“岐社”之“社”作。以上三例“社”字古文,可隶定为“”,其右旁与“”字左旁亦完全同形[⑨]。此外,中山王圆壶有“茅(苗)搜(畋)猎,于皮(彼)新??(土)”语[⑩],其中“??(土)”字作。与“??”字比较,“”字只是多了右侧两撇。据此,“”似亦可理解为一个与“社”或“土”字音近的字。
这里,有两点还需先作说明。首先,大徐本《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认为“社”是会意字。小徐本《说文》认为“社”是“从示土声”,是形声字。清代学者对此莫衷一是,段玉裁、桂馥、田吴照等支持大徐说法,徐灏、王玉树、钮树玉、王念孙等则力主小徐观点,王筠、朱骏声以及宋保等则认为“社”当分析为从示从土土亦声,是会意兼形声字[11]。上古音社为禅母鱼部字,土为透母鱼部字。两字声母同为舌音,韵则叠韵。尽管目前对“社”字构形分析尚存在分歧,但社、土二字音近可通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关于《说文》“社”字古文,右上从木。很多学者将之与《说文》所引《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这句话联系在一起。如徐锴《系传》:“树所宜之木,故从木。又,木者,木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云“从木者,各树其土所宜木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亦主此说。关沮秦简中“田社”、“里社”之“社”字更有省作“”(简301壹、302壹)者[12],可见“社”字的确可从“木”旁表义。若此,则前引中山王圆壶之字似亦即“社”字异构,唯省去了表义偏旁“示”旁而已。其在铭文当中乃是借“社”为“土”。
下面讨论“”字在郭店简文中的用法。笔者以为当读为“图”。上古音“图”为定母鱼部字,字音与社、土十分接近。典籍中从土声之字与从者声之字常可互通。其例甚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