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语文《登高》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登高》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

《登高》教案 课题:《登高》(杜甫) 教学目的: 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学法引导课可播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对诗歌应进行朗诵品味,进而体会情感在此基础上欣赏讨论诗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疑点:对的理解。解决办法:朗读、品味、讨论、谈感受。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相关制作好的课件。 六师生互动活动 1、范读欣赏。 2、讨论理解。 3、品味感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兵机此起彼伏,再加上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五)分析欣赏诗歌: 1、在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后,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并说说整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凄凉、悲凉)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结合课本上的词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上边的这些翻译可以帮助大家理解: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紧急,苍天更高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回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 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 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 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 3、下面我们研讨的内容是: (1)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答: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在多数人眼中,秋天本来就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何况再加上猿哀鸣、鸟飞回等这些景物,让人更有一种肃杀凄凉之感。这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有一首《巴东三峡渔者歌》,收进清代人编辑的《古谣谚》中,读来最是凄哀感人:“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2)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答: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 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答: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感慨自己的人生如落木、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答: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3)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写登高的诗篇很多,而本诗在所有的登高诗篇中可谓绝唱。) (六)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诗的主旨)请同学来归纳一下。 主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登楼》: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万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读“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诗的结尾,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 (九)记忆游戏“齐心协力,勇攀高峰”(男、女生竞赛) (十)思考和练习(请看大屏幕) 1、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hkj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