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东汉图组.》.docx
东汉图组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3)——东汉图组
东汉时期全图
司隶校尉部
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下邳国 潘旌 青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东莱郡 葛卢 东郡齐国间诸郡
冀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常山国 都乡 荆州刺史部
荆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南阳郡 成都 扬州刺史部
益州刺史部北部
益州刺史部南部
凉州刺史部
凉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汉 阳 郡 兰干 武 威 郡 左骑 张掖属国 候官 左骑 千人 司马官 千人官 并州刺史部
并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太原郡 于离 上 郡 候官 西河郡 乐街 平陆 益兰 五原郡 文国 幽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玄菟郡 上殷台 交州刺史部
交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苍梧郡 鄣平 西域都护府
鲜卑等部
东汉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三幅,简图一幅,插图三幅。 二、全图画出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疆域政区包括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所察各郡、国(王国)、属国和西域长史府辖区,以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汉朝内部画出十三部界,标注部名和部刺史治所;画出大部分郡、国治所;西域只标出国名,不画界。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各族之间不画界线,惟鲜卑按其大致活动范围画界。 三、分幅图按汉朝当时的监察区司隶校尉部和十二刺史部分为十二幅,另西域都护府一幅。司隶、豫州、荆州四幅,各附插画一幅。 四、东汉永和中的行政区划以一百另五郡、国、属国统辖一千一百八十个县、邑、道、侯国、公国。郡、国、属国用注记分别,治所符号相同。邑、道、侯国、公国治所一律用县治符号,注记不予区别。 五、东汉仅少数边郡设置都尉,在其治所旁加注记表示。又设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东夷校尉等主卫护内附诸族,中惟前二者有治所可考,即在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六、郡、国、属国的名称、辖境和治所,都按《续汉书·郡国志》画出。《续汉志》所载以顺帝永和五年簿籍为据,但是年九月上郡、朔方二郡已内徙于冯翊、五原,而《续汉志》仍列出全部属县;章帝章和元年置阜陵国,永和时见在,而《续汉志》竟不载,因无可确考,姑从《续汉志》画出。 七、已废或后置的郡县择要画出,用聚邑级符号注记。 八、西域都护府以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94-107年)为准,治所作郡治处理,所辖属国的首府作县级处理。校尉、都尉等治所用县治符号,其他各城皆作聚邑处理。诸国辖境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地区。 九、水系泽薮除据《续汉志》画出外,又据《后汉书》纪传、《说文》、《周礼》郑玄注、《水经》、《汉书》注引应劭说予以增补。凡较大水道???泊不见于东汉记载而前代已见后代仍有者,画出而不加注记。 十、鲜卑等部简图一幅,以桓帝永寿二年至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56-178年)为准,画出鲜卑及其西北诸部境内著名山川、庭帐和城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