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NSSReceiver.ppt
简介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优点:相对于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和地基无线导航,GNN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实时连续等特点。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共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 美国:GPS 俄罗斯:Glonass 欧盟:Galileo 中国:北斗 美国GPS GPS已于1994年3月24颗卫星布置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国2000年10月才发射了北斗一代导航卫星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卫星定位系统。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美军越来越依赖GPS定位系统,主要是由于其在行军、导弹制导和空中打击等方面展现了优越的性能;到伊拉克战争时,几乎100%的美军和北约联盟都装备了GPS制导武器和定位设备。 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迫在眉睫 北斗进展 2007年4月第一颗第二代北斗卫星发射成功 到2011年7月27日,我们已经发射了九颗北斗二代卫星 按照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高稳定、高精度卫星原子钟的设计同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没有美国GPS系统积累的大量空间实现数据 GNSS定位系统概述 GNNS一般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用户设备组成 空间星座: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播放调制了导航电文的电磁波信号,向地面发送实时的导航电文。 GPS空间星座是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3颗是备用卫星。卫星均分布在6个倾角为55度的轨道面上,每个轨道不均匀的分布着4颗卫星。运行周期是11小时58分。 星座组成的卫星可以使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至少观测到有效的4颗卫星。 GNSS定位系统概述 GPS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1个主控制站,6个监测站和4个注入站组成。 监测站:对每颗卫星进行观测,并向主站提供观测数据。 主控站:根据监测站传输的数据计算每一颗卫星的星历、时钟校正、状态参数、大气校正,并编辑成导航电文送至注入站。 注入站:根据主控站传送的导航电文,将电文以S波段上行注入到各个卫星。 GNSS定位系统概述 用户设备主要是各种类型的GNSS 功能是:接受、转化GNSS卫星信号,经过处理得到必要的导航定位信息,最后实现导航定位功能。 GNSS卫星信号组成 GNSS卫星信号由载波、测距码(伪码)和导航电文组成。 卫星信号是通过扩频调制、BPSK调制或QPSK调制将测距码、导航电文数据调制在载波上。 当接受机收到GNSS信号时,需要进行各种解调、解扩得到载波、测距码信息以及导航电文 导航电文中包含了导航解算所需的时间和卫星星历信息 GNSS卫星信号组成 目前GPS卫星使用L1(1575.42MHz)和L2(1227.60MHz)连个载波段,这些载波都是由高精度原子钟提供的f0=10.23MHz信号倍频产生的。 所有载波信号均属于300MHz~3GHz内的特高频波段,这些高频信号都是以直射波传播的,能够穿透电离层、建筑物,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波长约为10cm~1m 定位原理 假设接收机与原子钟之间的时钟差为 ,其中P1、P2、P3、P4均可由伪随机码进行相关处理得到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乘以光速即可得到 卫星坐标在星历参数中 定位原理 GPS信号由C/A码(粗码)和P码(精码)组成。 C/A码周期为1023个码片,1ms重复一次,码速率为1.023MHz,每个码片宽度为977.5ns,一个码片在空间距离误差相当于293.25m P码周期为7天,所以首先捕获C/A码,并得到当前捕获时间来快速估计并捕获跟踪P码。P码的测量精度要比C/A码高一个数量级。 接收机组成及功能 主要是由天线单元、射频前端处理、信号处理单元、导航解算单元组成。 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主要由功能模块、电源模块、外围接口组成 电源模块为接收机和有源天线提供各种电源 外围接口则满足定位输出和用户对接收机的控制 存储器用于存储卫星数据和导航解算信息 功能模块主要是对卫星信号的转换、解调解扩、导航解算 芯片选择 DSP模块选择TMS320C6747,具有375MHz的高速处理,并且其拥有可供选择的丰富的外围设备。 FPGA选择速度快、功耗低、连接功能丰富的Spartan 6E,具有并行处理和编程配置能力,并具有双寄存器6输入查找表(LUT)逻辑。 接收机采用C6747、FPGA等芯片,没有工业级别的成熟的电路设计,因此功耗可能会比较大。 由于电离层、对流层延迟误差在地定位误差影响很大,没有对电离层、对流层的误差进行修正 封面 GNSS Satellite Receiver 胡洋 04 28, 2015 目录 1、GNSS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2、GNSS接受机定位原理 3、GNSS接收机系统设计 4、本设计不足之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