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热学》.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热学》.ppt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一、地热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微温地面或放热地面,有水蒸气释放时,地面上容易形成特殊的晨雾;温泉和热泉,包括与它相关的各种泉塘和热水湖;沸泉;湿喷汽孔;间歇喷泉,包括泥火山;干喷汽孔;水热爆炸;火山喷发;水热蚀变;水热矿化。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高温岩体地热资源是指温度在200℃以上的岩体中蕴藏的地热资源,可以经过人工开采,从岩体中提取出热水蒸气用于发电和热水利用。我国具有丰富的高温岩体地热资源,如西藏羊八井地区、云南腾冲地区、海南琼北地区、台湾及东南沿海地区、长白山天池等地区。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高温岩体地热资源开发于1970 年由美国人M. Smith提出。其基本思路为:将一个钻孔钻入高温岩体,然后形成裂缝,再将另一个钻孔钻入裂缝,进而从一个钻孔注水,经过裂隙加热,从另一个钻孔排出,用于发电或热水利用。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1、放射性元素蜕变 。 2、地球的引力收缩能。 3、其它,如潮汐摩擦热、硫化物的化学反应释放热等。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一节 地球内部的热源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1、热传导:高温端向低温端传导热量。 2、热对流:流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3、热辐射:通过电磁波等把热量传递。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一、热传导方程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一、热传导方程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根据热流矢量的定义,可得热传导方程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热传导方程又可表示为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热传导方程的意义在于,它给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与温度随空间的分布之间的关系。 当热达到平衡状态时,温度就不随时间变化,这时热传导方程变为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对于地表热流来说,假定温度T只随深度z变化,方程可简化为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第二节 地球内部热的传输 热导率k 随深度的变化 第三节 地表热流 遥感测量法 地下测量法 第三节 地表热流 在人造地球卫星或飞机上装置红外扫描仪器,测量地表辐射或反射的红外电磁波,可以测量全球或一个测区的地表温度场特征及其变化,并给出红外扫描图像。 白天测量的红外电磁波,主要是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后的反射;夜间则可明显地测到地表本身的辐射。比较和分析昼夜测量到的红外电磁波的差异,可以计算地表物质的热容量,以此来了解土壤湿度,发现浅层地下水,还可帮助识别岩石和某些蚀变矿床。夜间测量的资料可以用来监测火山喷发、调查温泉及其放热量以及地下煤层自燃现象等。 第三节 地表热流 地温的直接测量一般在地下进行。深度为 1米的浅孔测温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常用勘探方法,常用于调查浅层地热田。由于1米深度处日变影响较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个工区内1米深界面上的等温度图,从而研究温泉的补给源、浅层地热田分布和发现较深部隐伏地热田。进行30米深度井温测量,则可以认为是在地下恒温层内进行而不受日变影响,可以发现更深的地热田和进行隐伏油气田研究。 第三节 地表热流 第三节 地表热流 第三节 地表热流 第三节 地表热流 第三节 地表热流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地核的物质组成 从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铁陨石来推测,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轻物质。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第四节 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大陆构造区从老到新,地热流值从低到高,前寒武纪地块为0.91±0.02HFU,加里东褶皱带为1.11 ± 0.07HFU,海西期为1.24±0.03HFU,中生代褶皱区为1.42±0.06HFU,喜马拉雅期为1.75±0.06HFU。陆地热流值大于2.0HFU的地段,一般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地热资源地区。 大地热流与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变形发生在板块的边缘地区,板块内部是不变形的刚体。板块在地球表面做相对运动,成为地震活动和各种构造运动的原因,地球表面消耗的机械能,大部分消耗在这些地带。 我国地热资源分布 1、藏滇地热带; 2、台湾地热带; 3、滇川南北地热带; 4、郯庐地热带; 4、东南沿海中低温地热带。 岩石圈的温度 热流随深度的变化公式 地幔的温度

文档评论(0)

ycw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