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十论文 微米晶/超细品复合增塑及其机制研究
摘 要
Materials)由于其晶粒细小而
纳米晶/超细晶材料(Nanocrystalline/Ultrafine.grained
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与常规粗晶材料相比可提高5~10倍,然而它们的塑性特别是均匀
拉伸塑性极低,根本无法与粗晶态材料相比,这一缺陷严重阻碍了它们在工程领域的应
用。研究表明,造成纳米晶/超细晶材料拉伸塑性低的原因主要是纳米晶/超细晶材料中
位错变形机制受到抑制,导致加工硬化能力降低,而在拉伸变形时产生的塑性失稳无法
得到有效抑制,因此会过早地出现颈缩使材料发生断裂。
目前能够有效解决纳米晶/超细晶材料低塑性缺陷的一种方法是在完全纳米晶或超
细晶基体中引入一定体积分数的微米晶,即获得晶粒尺寸双峰分布(Bimodal)组织。
由微米晶的高加工硬化能力来抑制基体的塑性失稳,从而在不显著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有
效改善拉伸塑性。利用该方法已成功获得了高强度高塑性的纳米结构纯铜与铝镁合金,
特别是具有晶粒尺寸双峰分布组织的纯铜同时具备接近于完全纳米晶纯铜的强度(430
MPa)以及接近粗晶铜的拉伸塑性(60%)。虽然已经有一些成功提高塑性的例子,但这
一方法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微米晶通过部分再结晶方法获得,对退火工艺十分敏感,
组织可重复性低;(2)已有工作仅探讨了微米晶区的体积分数这一参数对双峰分布组织
力学行为的影响,是否还存在其它影响力学行为,特别是决定均匀拉伸塑性的关键参
强度与拉伸塑性随粗晶体积分数增加而持续减小的现象;同时,常规材料的混晶组织往
往会恶化性能,而双峰分布组织作为~种典型的混晶组织为什么可以改善塑性来优化性
能,其中原因仍不清楚。
本文主要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展开工作,采用经典物理冶金组织控制与剧烈塑性变形
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组织参数可控的双峰分布组织;采用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分析以及
微区性能表征的方法,分析影响双峰分布组织塑性的关键材料参数;采用细观力学模型
分析,建立关键材料参数与双相复合组织塑性提高效果的关系。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结
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晶粒尺寸可控双峰分布组织材料的新方法。以共析体系
合金为例,首先选择典型的亚共析体系合金,通过剧烈塑性变形使组织细化至亚微米或
纳米尺度,随后进行退火使先共析相内的晶粒长大到微米级,而共析相内的纳米晶/超细
晶组织则由于两相晶界交互钉扎而保持原始尺寸。剧烈塑性变形前的先共析+共析双相
组织就原位转变成纳米晶/超细晶+微米晶的晶粒尺寸双峰分布组织。通过调整剧烈塑性
变形前的先共析相的体积分数与空间分布,就可以控制剧烈塑性变形和退火后微米晶区
的体积分数与空间分布。
摘要 博士论文
(2)通过实验实现了用上述方法制备了参数可控的双峰分布组织。①根据杠杆定
律选择了不同亚共析成分的锌铝系、铁碳系及铜铝系合金作为实验材料,首先实现了对
先共析相体积分数的定量控制;②结合相图和相变动力学数据制定相变处理工艺,在
铜铝与锌铝共析体系合金中实现了对先共析相尺寸的控制;⑨采用高压扭转变形
Pressure Channel
AngularPressing)
(HPT,HighTorsion)与等径角变形(ECAP,Equal
的方法,在锌铝、铁碳及铜铝共析体系合金中实现了组织的完全纳米化/超细化,试样的
显微硬度与拉伸强度均大幅提高;④利用退火处理,在三种共析成分合金系中获得了
晶粒尺寸可控双峰分布组织,从而解决了组织可重复性的低问题。尤其在铜铝系合金中
成功获得了微米晶区体积分数分别为O%、20%、40%,平均尺寸分别为20岬、100岬
的一系列双峰分布组织。
(3)实验表明除了微米晶区体积分数外,影响双峰分布复合组织材料塑性的关键
参数还有微米晶区的尺寸(或间距)、微米晶区的加工硬化因子。在铜铝系合金中通过
微观组织表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纳米压痕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双峰分布组织
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