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抗震设计-第一章-EGM-2012-3-26 Revised.ppt
李春祥 教授、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专业: 结构工程 研究方向:钢结构、结构(含桥梁)抗 与隔震、结构振动控制 北京第一高楼--银泰中心安置了Taylor公司73个阻尼器 一、工程概况? 北京银泰中心为北京商业中心区标志性建筑之一,该项目由一栋249.9m高的塔楼和两栋186米高的塔楼组成,其中心主塔楼平面尺寸为40m×40m,地下3层地上主体结构62层,采用纯钢结构的带伸臂桁架的框架-支撑内筒结构体系。在内外筒之间设置四道伸臂桁架形成水平加强层,以提高整体结构侧向刚度。大厦钢柱采用H型钢和矩形钢管,钢梁及钢支撑采用工字型截面,各层楼板采用压型钢板上浇混凝土的组合楼 板。 对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结构设计而言,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效应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银泰中心主塔楼抗震设防烈度8度,场地类别为II类,50年设计基准期内基本风压取值为0.5kN/㎡,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结构设计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进行,美国约翰马丁设计公司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参与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由加拿大RWDI工程顾问公司对结构进行了缩尺模型的风洞试验。试验及分析表明: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可以满足要求,但在大风作用下加速度响应较大,在脉动风作用下结构顶点加速度响应超过了规范关于舒适度的要求。因此考虑通过采用消能装置解决这一问题,并希望借此可以 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二、粘滞阻尼器力学参数选用、布置及支撑形式 银泰中心主塔楼是我国目前应用耗能减震技术措施少数的超高层建筑之一,采用的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其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其技术参数的确定一方面考虑到设置阻尼器后在脉动风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另一方面则考虑到增加结 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储备。 表1 银泰中心粘滞阻尼器动力特性 阻尼器型号 Damper1 Damper2 设计吨位 120t 120t 阻尼系数 2000 1500 (KNxs/m) 速度指数 0.4 0.4 最大行程(mm) 100 100 通常粘滞阻尼器应布置于有较大层间位移及相对速度的楼层,在银泰中心的阻尼器布置中考虑到阻尼器主要用于改善结构在风振作用下的舒适性,阻尼器布置应针对控制楼层进行均匀布置。 银泰中心主塔楼共用阻尼器73个,内筒从44层至57层共用59个,外筒分别布置在46层和57层共用14个,其中X向为35个阻尼器,Y向为38个阻尼器,同时在加强层23层与48层设置了无粘结钢支撑(UBB)。此处仅给出内筒阻尼器布置及阻尼器内筒 外筒平面布置情况,如图1所示。 ? 阻尼器的连接多采用4种形式: 对角连接方式、 人字型连接(即阻尼器水平放置) 剪刀式连接方式及套索式(Toggle)连接方式。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对角连接和人字型连接,剪刀式和套索式连接可以通过增加位移放大阻尼器的控制效果,在国外已有工程采 用,在国内还没有工程实例。 银泰中心主塔粘滞阻尼器的连接方式出于建筑及空间等方面考虑,采用了对角连接 方式。 三、结 论 银泰中心主塔楼在设置粘滞阻尼器后,有效地改善了在脉动风作用下楼层加速度,满足了规范的有关规定;银泰中心主塔楼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在设置阻尼器后增强了结构的耗能能力,其动力性能有一定改善。 三、展望 非线性阻尼器对结构附加的阻尼比由于与结构振动幅值相关,需要通过大阻尼比下位移谱确定;可通过能量法近似估算结构在风及地震作用下的附加阻尼比;可以认为:在结构上施加耗能元件可以为当今工程界解决高层建筑抗震抗风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手段及方法。 教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 郭继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第一章 地震地面运动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EGM) 第一节 构造地震 第二节 地震断层 第三节 地震波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EGM) 第四节 地震震级和烈度 第五节 地震地面运动(EGM)主要特性 第六节 软地基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第七节 建筑抗震设计对EGM的定量表示 第一节 构造地震 Tectonic Earthquakes(T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