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曹操和曾国藩文学人生.doc
国家不幸诗家幸 文章与世变相因
——论曹操与曾国藩的文学人生
何羚杰
内容提要 曹操和曾国藩都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他们都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在汉末的军阀割据战争中统一中国北方,为后来魏朝的建立奠定了军事基础,曾国藩在清末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用血与火续写了清史,迎来“同治中兴”;曹操在文学上开一代之风气,是建安文学的缔造者,曾国藩以“中兴桐城”为己任,传接桐城之精华,创建湘乡文派这一变种。曹操与曾国藩在文学创作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这里,笔者将重点比较曹操与曾国藩二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并分析其各自成因。
关键词 曹操;曾国藩;建安文学;湘乡派
一:曹操与曾国藩:时势造英雄
曹操(155—220)是汉末魏初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美学家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1]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曹操在这样的动乱时代里统一北方,为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代枭雄,作为文学家,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在文学史上功勋卓越。
曹操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统治中国四百年的汉王朝正直分崩离析的状态,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危机四伏、民不聊生。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黄巾起义爆发了,但是不到半年,起义就在包括曹操在内的中央和地方的武装镇压下失败了,这中间,公元192年,曹操带兵击溃青州黄巾军主力后,收编降服军队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组成“青州军”,这成为他日后逐鹿中原的基础。从此,朝野相争,军阀混战的时代正式开始了。在朝廷内部,为时已久的宦官外戚专权愈演愈烈,在最后一轮的宦官外戚之争中,位于西北的豪强董卓瞅准时机,进军洛阳,废汉灵帝,把年仅9岁的汉献帝扶上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洛阳城烧伤抢掠,无恶不作一时洛阳城“人情崩恐,朝不保夕”[2]。董卓的倒行逆施,遭到天下人的围攻,以袁绍为首组成了讨伐董卓的联军,曹操代理奋武将军,英勇作战。曹操的《蒿里行》就写到了这场天下群雄讨伐不义之士董卓的战争: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和力不齐,踌躇雁南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
这一部分些当时的各路军队以袁绍为首,于盟津会师,誓讨焚烧洛阳宫室后逃往长安的董卓主力。但由于联军首领各自心怀鬼胎,不愿奋力出击,“势利使人争”,大家都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考虑,不但不进军,还在联军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年仅35岁的曹操,面对这种情况,心生悲愤与厌恶,他单独带兵西进,奋力出击,但由于势单力薄,于汴水遭到惨败,本人也“为流矢所中”。这场战争最终由司徒王允和董卓部将吕布合谋杀掉董卓为结束。但这之后,天下割据纷争的局面更加混乱了,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割据者,袁术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者。曹操自建立“青州军”后,实力也不断扩大,最终在多次征战中,先后打败吕布、袁术等,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又消灭袁绍的主力,从而取代袁绍统治北方,208年由于赤壁之战的失利,曹操无法统一天下,但从此北方统一,与孙权,刘备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末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地位和权势“使有清一代两百年间汉族人士权势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地”[3],在文学上他是桐城派的中兴大家,同时也是湘乡派的鼻祖。和曹操相似,曾国藩同样是在军事战争中建立了自身的权势地位,不同的是,他所在的社会环境已不仅仅是国家内乱这么简单,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是一个遭受内忧和外患双重压迫的社会。
曾国藩身处的清朝,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封建统治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终于到了朝政腐败、卖官鬻爵;军队散乱、不堪一击;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境地。1850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军队在桂平金田村起义后,一路北上,势如破竹,直至长江流域,严重威胁了清王朝的统治。此时的曾国藩在上级的命令和同僚的支持下,治兵于长沙,抱着“以安危为己任”的情怀开始接触之前对他而言相对陌生的军事征程,这一战,就打了十四年。自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清朝国门后,百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血和泪,屈辱和悲愤的历史,有识之士曾国藩再也无法沉迷于泱泱大国为我独尊的美梦当中。时势就这样把曾国藩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面对动荡不安的朝野,西方列强的入侵,农民起义的烽火,流离失所的百姓,怀着“上报天子,下抚黎民”的理想,在战争中屡败屡挫,愈挫愈勇,从一位士大夫成长为一名军事将领,依靠自己的能力,培养出了新式精锐部队——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用血与火续写了清史,迎来了“同治中兴”。
二:环境塑造性格,性格成就命运
雄才大略的曹操,出身并不值得炫耀。祖父是“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后汉书?曹腾传》)的大宦官曹腾,父亲曹嵩虽然花钱买为太尉,但宦官养子的出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