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激光冷却和波色爱因斯坦凝聚.ppt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123姜翔的读书笔记 * 多普勒冷却 对于钠原子束600°K,平均速度在1000米/秒,每吸收一个光子速度改变3厘米/秒,需要吸收3×104个光子才能将原子速度减至零。 但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冷却过程中原子共振频率是不断变化的,原子吸收100个光子由于多普勒频移的改变就会离共振。使冷却过程终止。 各向同性激光辐射与具有热速度分布原子气体冷却 实验由三对相向、频率满足Δω=ω-ω0 = K · v 0 ,即多普勒线型低频端(红移) 激光扫频法:(Frequency Chirping) 基本思想是让冷却激光的频率连续跟随原子多普勒频移的变化,持续保持共振。 这种方法在使用中得到了发展,成功地将原子束减速。 激光冷却原子在科学上的意义 大大提高了高分辨率激光谱研究精度。从而有力推动原子、分子物理学的进步。 当原子运动速度接近至0,将被捕获在一个小区域,一切由原子热运动造成的谱线加宽(多普勒加宽、碰撞加宽、渡越加宽、相对论加宽等)都将被消除。 原子谱线只有由能级跃迁的量子性质决定的自然加宽。 同时由原子被捕获区域可以长时间的观测到,提高观察灵敏度和精度。 激光冷却原子在科学上的意义 开辟了新的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的研究领域。 例如在研究光场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子光学的新分支。 借助光场可以使中性原子聚焦、准直、反射、分束、偏转。 由于冷原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λP = h/p = h/mv (v:原子速度,m:原子质量)较长,还可以研究原子干涉,原子衍射等物质波现象,形成德布罗意光学。 激光冷却原子使原子钟的精度提高2~3个量级。 激光冷却原子在科学上的意义 第一、激光冷却原子最基本的思想是:原子对光子吸收再发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第二、多普勒冷却激光频率ω = ω0 + K · V,满足ω - ω0 = K · V 0; 第三、光学粘胶。可以冷却任意方向速度的原子,是该研究领域的一次突破,美籍华人朱棣文在这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第四、冷冻原子在高分辨率光谱学,量子频标,原子、分子物理学新分支(原子光学、德布罗意光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原子钟 原子钟诞生于50年代,是时间标准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利用了原子量各能级的辐射跃迁h ν =E2-E1 。ν=(E2-E1 )/h是相关跃迁的频率,它是原子的固有频率。 优点:由于原子存在的普通性、长久性、能级的稳定性,原子钟的固有频率ν是确定的。 由于Cs原子的核磁矩不为0,它的基态超精细结构有两个子能级,分别用量子数F=3,4表示。这两个能级间的跃迁频率为9.2GHz,正处于微波区,可以作为频率标准,其作用相当于石英钟的石英片。 原子钟 1967年在零磁场下原子基态两个精细结构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国际通用的频率标准。 1秒定义为相应的电磁波持续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即原子秒。 我国原子钟1981年鉴定(中国计量学院) 铯原子钟装置 Laser fusion激光核聚变 Laser fusion激光核聚变 Laser fusion激光核聚变 激光聚变的四个阶段 美国核聚变装置图 上海光机所神光Ⅱ号装置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德国 特奥多尔.亨施(63岁)---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 美国 约翰.霍尔(71岁)---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 美国 罗伊.格劳贝尔(80岁)—对光学量子理论做贡献 朱棣文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学生时代 中学时,朱棣文的成绩不算拔尖 。但上了大学以后,朱棣文说:“我不光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自己想学的就下功夫学。”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 。 朱棣文是在中西文化共同浸染下成长起来的,他继承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他的内心深处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也有东方人的谦虚、含蓄。他不是那种木讷型的科学家,而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充满风趣的人。 生平简介 祖籍中国江苏太仓 。 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 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 1987年,他到斯坦福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 1993年6月,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