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离分析新方法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LIF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为芯片微通道里的刺激剂和利尿剂检测提供了依 据。在本章中,首先建立了LIF直接检测的一般方法,构建了包括自动进样器、 分离毛细管和LIF检测器的电泳分离/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麻黄 碱类刺激剂的直接LIF检测方法。以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rrC)为荧光衍生试 剂,研究了麻黄碱、庚胺醇、去甲基伪麻黄碱等刺激剂的荧光衍生条件和毛细管 电泳分离条件。由于直接检测法对样品结构有一定要求,在寻求不到合适的衍生 试剂时,间接检测法作为一种通用检测方法显示出了其优越性。本章对用于间接 LIF检测的多种电泳缓冲体系进行了考察,建立了以三乙胺/荧光素/正丁醇为缓 冲体系的间接检测方法,对尿液中的四种酸性利尿剂(依他尼酸、氯噻酮、布美 它尼和苄氟噻嗪)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发展了毛细管柱内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主要是微通道固相萃取和固相 衍生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尿样中麻黄碱类刺激剂的预处理。本章的创新之处在于: 1),实现了微通道中固相载体的定位。本章采用紫外光照聚合与匀浆填充法相结 合的方法,在微通道中的任意位置制备了用于样品预处理的,长度可控的固相载 体,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无需采用复杂的微加工技术,为将来集成化芯片微通道 中固相载体的定位提供了基础。2),提出了微通道中的多相载体技术,以此获得 较高的固相萃取和固相衍生效率。本章将多孔聚合物整体床与色谱填料相结合, 制备了多孔聚合物单相柱、多孔聚合物/ODS双相柱和多孔聚合物/GDX.502双相 柱等三种类型的毛细管预处理柱,对低浓度的麻黄碱进行了预处理,结果表明双 相柱的预处理结果要优于单相柱。3),发展了固相衍生技术,不仅获得了优于溶 液衍生的衍生效果,同时也使固相萃取步骤与衍生步骤顺利衔接,为微通道中的 高效衍生提供了新的途径。4),首次提出了微波辅助固相衍生方法,将高效的固 相反应与快速的微波辅助反应相结合,使FITC的衍生反应由十几小时缩短至几 分钟,大大提高了样品预处理的速度。围绕样品的纯化、富集和衍生,本章探讨 了不同类型的预柱对简单背景(水溶液)和复杂背景(尿样)中麻黄碱的预处理 方法,确定了以多孔聚合物/GDX.502双相柱对尿液中的麻黄碱进行预处理的最 终技术路线。结果表明,该固相萃取和固相衍生方法能够很好地匹配后续毛细管 电泳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可检出尿样中10 ng的麻黄碱。该研究为将来兴 奋剂的集成化微流控芯片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对基于毛细管柱的蛋白质固相测序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蛋白质的 氨基酸排列顺序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蛋白组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 天,尤其需要发展多种技术平台,对微量蛋白质进行准确、快速和灵敏的序列分 析。现有的蛋白质测序方法中,最为成熟并广泛应用的是Edman氮端降解测序 法。本章的主要工作就是探讨Edman降解测序法在微通道中实现的可能性,将 摘要 ● 包括多个反应步骤的常规测序方法微型化,为将来在微流控芯片中实现Edman 降解测序集成化方法提供基础。为了实现微通道里的高灵敏度检测,本研究对经 典Edman降解方法进行了改进,探索了以荧光试剂FITC为偶联剂的降解反应。 本章详细讨论了该微分析方法的实施策略,初步确定了从微量蛋白质的固定到转 化产物LIF检测的技术路线,为进一步的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论文立足于发展微流量,乃至纳流量尺度上的分离分析新方法, 从样品预处理、色谱/电泳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方面展开工作,建立了微 型二维分离体系以及兴奋剂的微通道集成化分析方法,并对微通道中的蛋白质固 相测序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微通道,激光诱导荧光,多维分离,兴奋剂,集成化。 ● ‘

文档评论(0)

zz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