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3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3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轴对称 3.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 【情感态度】 通过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之间的对称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两个图形或一个图形的对称轴.请同学们为下面的两张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2.将大家画好的轴对称图形遮掉左边一半或右边一半后,你能还原出原来的图形来吗?同桌可以共同讨论合作完成. 【教学说明】 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如图,实线所构成的图形为已知图形,虚线为对称轴,请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画完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画的是否正确. (2)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你的方法是最简单吗? 在格点图中,大家会很容易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如果没有格点图,我们还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吗? 2.你能画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吗? 画法:(1)过点A向直线L画垂线段AO,垂足点O; (2)延长AO至OA1,使OA1=OA.则点A1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你能画出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吗? 画法:(1)画点A、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1 、B1; (2)连结A1 、B1 . 则线段A1 B1就是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 4.你能画出三角形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吗? 画法:(1)画出点A、点B和C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1 、 B1和C1; (2)连结A1 B1、 B1 C1 、A1 C1 、则△A1 B1 C1就是△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三角形. 【归纳结论】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时,那么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归纳结论】先画点的对称点,再画线段的对称图形,最后画三角形的对称图形.由易到难,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知道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A′B′C′与△ABC关于y轴对称,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 A.(-4,2) B.(-4,-2) C.(4,-2) D.(4,2) 2.下列各图都是一个汉字的一半,你能想像出它的另一半并能确定它是什么字吗?(有几个字的笔划在对称轴上.) 3.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N.求作:△A′B′C′,使△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4.如图,作字母M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并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端点的坐标. 5.如图,在网格中有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图形(阴影部分),用这两个图形拼成轴对称图形,试分别在图中画出两种不同的拼法. 【教学说明】检测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再作适当的讲解. 【答案】1.D 2.解:图略 (1)中 (2)林 (3)南 (4)京 (5)米 (6)来 (7)共 (8)品 (9)吉 (10)木 (11)釜 3.解: 4.解:A′(4,0);B′(4,3);C′(2.5,0);D′(1,3);E′(1,0) 5.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加以补充.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第110页“习题10.1”中第6 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中学习数学.本课从最基本的图形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 2 - - 1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458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