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二氧化碳分子 水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1滴水(1mL水约为20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国人民一起来数,每分钟数一百个,不吃不喝不睡,大约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分子、原子的大小 3、分子由原子构成 夏天和冬天上厕所嗅觉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乒乓球会变瘪?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如果破了,还能用同样的方法恢复原状吗? 脑力体操:连线题 干冰升华 湿衣服变干 双氧水分解 氢气燃烧 思考: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备”则“倍” 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从微观上解释下面的变化过程: 你会吗? 1.氧气(O2)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固体 B.液态空气 C.蒸馏水 D. 双氧水 不相同,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反 思 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观 察 原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而且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化)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固态非金属等)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构成 分子 构成 物质 直接构成 原子 本质 区别 相互关系 不同点 相同点 原 子 分 子 1.都很微小、彼此间有空隙、不停地运动 2.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3.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4.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或新物质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变成其它原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构成它的原子 总结: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请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 ) 2、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 ) 3、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 × × × 考考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D.分子间隔变小 C 2、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 A 3、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C 4、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过程是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A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原 子 原 子 核 质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的正电荷 中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 原子的构成 20世纪,许多用于表面研究的新技术相继问世,如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使人类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真实“长相”,并运用STM操纵原子分子,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STM操纵,用原子绘出祖国地图,用原子书写“中国”文字,用分子材料构造分子机械,将应用微型器件的构造技术推向世界先进水平。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都是真实存在的; 回忆: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特征 回忆: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特征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都是真实存在的; 都体积小、质量轻,肉眼看不见,不能用天平来称量; 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小的微粒。如氧原子的直径为1.48×10-10m,如果把氧原子紧密地排成 1.48cm长的一列,大约需要1亿个原子。如果将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相当于将一个水果与地球相比。 解释 现象 烧 杯 B 烧 杯 A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与思考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