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ppt
第7章 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 主要内容 7.1 弹性变形 7.2 晶体的塑性变形 7.3 回复和再结晶 7.4 金属的热加工 材料的变形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 不同材料变形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和试样形貌不同。如:普碳钢(塑性材料的典型代表)和灰铸铁(脆性材料的典型代表) 。 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 低碳钢的工程应力一工程应变曲线 弹性极限σe 弹性极限—试样产生完全弹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弹性模量E 单纯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弹性模量代表着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 弹性模量E 单纯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E共价键>E金属键和离子键> E分子键 工程上,弹性模量是刚度的度量。如钢的E只是铝的3倍,则钢的弹性变形只是铝的1/3。 屈服强度?s: 对于拉伸曲线上有明显的屈服平台的材料,塑性变形硬化不连续,屈服平台所对应的应力即为屈服强度,记为?s ?s = Ps / A0 抗拉强度?b: 定义为试件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工程应力,以前称为强度极限。取拉伸图上的最大载荷,即对应于b点的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抗拉强度之值,记为?b 断面收缩率ψ: 断面收缩率ψ是评定材料塑性的主要指标。 按材料在拉伸断裂前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将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两大类。脆性材料在拉伸断裂前不产生塑性变形, 只发生弹性变形;塑性材料在拉伸断裂前会发生不可逆塑性变形。 高塑性材料在拉伸断裂前不仅产生均匀的伸长,而且发生颈缩现象,且塑性变形量大。低塑性材料在拉伸断裂前只发生均匀伸长,不发生颈缩,且塑性变形量较小。 4.1 弹性变形 1. 弹性变形特征 (1) 变形是可逆的; (2) 应力与应变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服从Hooke定律: σ=Eε,τ=Gγ。 (3) 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多数金 属材料弹性变形量小,而橡胶类高分子 材料的弹性变形量大。 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内部存 在各种类型的缺陷,弹性变形时,可能出 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的发展跟 不上应力的变化等现象,称为弹性的不完 整性,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 滞后等。 (1) 包申格效应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然后同向加载则σe升高,反向加载则σe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理想晶体 (3) 弹性滞后 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σ-ε曲线上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为内耗(internal friction),大小=弹性滞后环面积。 (3) 弹性滞后 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σ-ε曲线上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为内耗(internal friction),大小=弹性滞后环面积。 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有的要求高内耗,有的要求低内耗,如制作钟、乐器的材料,要求低内耗,消振能力低,声音好听;制作机座、汽轮机叶片的材料,要求高内耗,以消除振动。 编 钟 潜 艇 塑性成形的基本生产方式 7.2 晶体的塑性变形 7.2.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常温或低温下,单晶体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方式: 1. 滑移(slip) 2. 孪生(twining) 3. 扭折(link) 扩散性变形及晶界滑动和移动等方式主要见于高温形变。 7.2.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 滑移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 面(滑移面)和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另一 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滑移线和滑移带 一个表面经过抛光的金属单晶体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在表面会出现一些与应力轴成一定角度的相互平行的线。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平行线是一些较大的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