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资格后审法遏制串标的研究与实践.doc.doc
用资格后审法遏制串标的研究与实践
■ 王权民
(厦门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厦门 361012)
[内容提要] 本文对我国建筑市场中串标的危害与滋生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对目前反串标的若干方法作出了深入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实践,提出了通过资格后审法来遏制串标的新思想并在招投标工作实践中具体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文章还对资格后审法的完善、丰富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资格后审,串标, 建筑市场
Logos analyses of some issue in the construction
By Wang quan ming
Xiamen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Station,Fujan,Xiamen,361012
Abstract: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the harms of the forging bid in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the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paper has logos analyzed some anti-forging bid methods, brought forward a new mentality of anti-forging bid through pos-qualification examine, and made good successes in applying it to the public construction bid. To the pos- qualification examine, the paper have also explored the developing and consummating usefully.
Key words: bidding, forging bid, pos-qualification examine,construction market
招标投标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一家业主(招标人)对多家承包商(投标人)的一对多的竞争性市场化交易,其核心是投标人之间的价格竞争。通过投标人之间的价格竞争,业主(招标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承包商(投标人)实现生产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然而,串标现象却使招标投标工作改变了其本质和应有的积极意义。目前,串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不法投标人通过 “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彼此之间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就投标报价的形式互相通气,达到避免相互竞争,共同损害招标人利益的行为A 数量较小的潜在投标人已确定;
B 潜在投标人的信息资料被泄漏给相关投标人;
C 出现串标发起人并掌握投标资格人相关信息;
D 串标发起人用各种手段迫使其他投标人与之达成串标协议,组成串标联盟;
E 由串标发起人全权操作投标过程,以所谓“合法”手段“赢”标。
看上去近乎苛刻的串标条件却每每让串标者屡屡得手。在一些地方,国有、集体、财政投融资的建设工程项目相当严重地存在着串标现象。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里,串标已成为招投标工作中公平竞争的最大障碍。多年来,为了消除这种丑恶现象,政府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所有这些虽然对串标有所扼制,但总的来说,串标依然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个顽疾,仍难于有效地彻底根除。
2 串标与反串标的博弈历程
由于串标现象的危害性大,人们对之深恶痛绝,长期以来,人们尝试使用各种方法与串标现象展开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
2.1 利用行政、法律手段反串标
各级政府和部门首先利用行政手段,与串标现象展开了至今仍在进行的博弈。在我国引入招标投标制度的早期,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下文件、出通知、行政检查、行政监督、党内监督等方法制止串标现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国家工商局令第8号《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文件,组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学习、落实,各投标单位在加强管理、自律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改革与经济的发展,挂靠现象开始滋生和蔓延。这时的串标行为主要由一些挂靠企业的工程承包人进行,他们没有纪律的观念,也无组织的羁绊,行政制止的方法对他们显得无力,导致串标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又以法律法律为武器进行打击、治理。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5条1997年修订时在二百二十三条增加“恶意串通投标罪”,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也辟出五十三条,专项治理串标行为。在一些城市,还动员经济警察、刑事警察进行侦察、立案、查办。然而,丰厚的利润,不劳而获的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