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园艺——中国盆景制作技艺.》.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盆景园艺——中国盆景制作技艺.》.pdf

中国盆景制作技艺 徐晓白 吴诗华 赵庆泉 仲济南 编著 序  言 1 序  言 盆景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品,被誉为 “立体的 画”、“无声的诗”,素为人们所爱好。它以植物、山石、水、 土等为材料,经过培育和艺术加工,栽植在咫尺盆盎之中,从 而产生 “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盆景艺术源于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地域广,很早以前 就传出国外。它的生命力源于它的艺术魅力,不仅能够点缀 和丰富社会生活,而且对于人们陶冶情志也能起到一定的作 用。 随着改革开放之风,盆景艺术之花已飘香海内外。不仅 在国内频频举办各类盆景展览,交流经验,推陈出新,还经 常到国外参加比赛和展览,并获得多次好评和大奖。我国的 盆景艺术家被邀请到国外讲学和传授盆景制作技术 日益频 繁,这对国际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树木、花草、山石的资源极为丰富,这 对创作加工各类盆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由于各个 地区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点的不同,植物和山石的种类及创作 的艺术手法不一,因而形成了各地盆景造型的千姿百态和多 种风格流派。 2 序  言 盆景的艺术风格是在盆景创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同一 地区往往具有共性,这就是所谓 “地方风格”。又由于盆景创 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文化素 养的差异,在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 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 出个性来,这就是所谓 “个人风格”。艺术风格愈明显,则作 品的吸引力也就愈强烈,若流传开来,就形成了艺术流派。 目前我国盆景艺术流派主要有扬派、苏派、徽派、川派、 岭南派、海派、通派及浙派等。扬派严整壮观;苏派清秀古 雅;徽派古朴奇特;川派虬曲多姿;岭南派苍劲 自然;海派 明快流畅;通派庄严雄伟;浙派则刚劲潇洒,这已成共识。就 分布而言,以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为一派系; 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岭南的广东、广西为又一派系,素有南北 派系之称。长江流域的苏州、扬州、徽州、成都等地盆景造 型,都以棕丝或金属丝攀扎为主、修剪为辅的加工技术见长, 其作品枝干弯曲,曲线圆浑,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独具特 色。而南派以广州、桂林为中心,因当地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林木生长茂盛,树大荫浓,故岭南派树木盆景的制作多 采用 “蓄枝截干”的技法,以修剪锯截为主,很少攀扎,形 成苍劲 自然,挺拔豪放的形象。这是长期以来,盆景艺术家 源于 自然,师法自然的造型结果。现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地方 风格,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更加丰富和提高了盆景艺术 境界。 近年来,有关盆景艺术方面的论述和专著 日益增多,质 量和内容也不断提高,已公开出版的盆景著作中,有侧重于 盆景理论研究方面的,有侧重于盆景制作技术方面的,也有 序  言 3 侧重于优秀盆景作品的图片集刊,各有所长。这对促进我国 盆景艺术的日臻完善和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安徽科技版 《中国盆景》及 《中国盆景制作技术》两书 的出版,受到读者的好评,认为前者从理论上对盆景艺术作 了系统论述,后者则注重盆景制作技术的介绍,相辅相成,互 为补充,非常实用。但也有更多的读者认为盆景艺术理论与 制作技术应结合起来,同时提出 《中国盆景制作技术》书中 所列品种太少,满足不了广泛需求。《中国盆景技艺》是总括 了上述两本书的内容,并作了丰富和提高,再补充一些新的 盆景品种而成。这本书内容较为丰富、系统,层次分明,既 可应用于教学,又可用之于制作实践。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吴诗华副教授,从事观赏植物教学 和科研多年,心得颇深,对于 《中国盆景技艺》一书的筹划, 拟定编写提纲和增补内容,收集补充资料,更换图片等,作 了大量工作。全国著名盆景艺术家赵庆泉,补写了 “水旱盆 景”一章,体现其实践所得,难能可贵。安庆市盆景专家仲 济南,近年来着力钻研盆景艺术,创作一些佳品,积累了不 少经验,对 《中国盆景技艺》一书提供了不少新内容和照片。 上海同济大学王志英画师为本书创作若干插图,也增色不少。 江 苏 农 学 院 教 授

文档评论(0)

hst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