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务工权利及救济.ppt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二)隐性保护用人单位: 1.就劳动关系而言,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勿需明确保护; 2.保护用人单位权利的法律很多,“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即是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的隐性保护; 3.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对用人单位权利的间接保护。 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三)立法思想——倾斜保护、重点保护 1.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保护”或者“双保护”; 2.不能简单说劳动合同法经历了从民法调整到社会法调整的变化; 3.应当说倾斜保护、重点保护。 四、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二)依照执行范围: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以上组织可能有三种工作人员:第一类为公务员或者参照公务员,适用公务员法;第二类是签订聘用合同人员,适用人事部门的政策规章;第三类是工勤人员,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人员,依照执行《劳动合同法》。 四、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三)特别适用范围:非法用工单位和个人承包 1.非法用工单位(无营业执照单位)——除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对于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或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适用《劳动合同法》 (第93条) ; 2.个人承包:用人单位将具体事务发包于个人,承包个人所招用的人员受到损害的,适用《劳动合同法》 ,承担连带责任(第94条)。 七、劳动规章制度的知悉 公示:公告栏或工作场所张贴; 告知:订立合同时发放规章制度; 平时:劳动者能随时见之。 八、劳动规章制度的后果 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80条)。 九、重大事项决定——共决 (一)重大事项的范畴: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劳动定额等; (二)产生的程序与劳动规章制度相同; (三)实施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十、工会是劳动者的代表者 (一)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工会应当帮助和指导劳动者(第6条); (二)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第6条) ; (三)县级以上工会与同级劳动行政部门、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第5条) 。 一、劳动用工的基本原则 (一)反欺诈原则(第八条): 1.“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2.双方都有知情权,但权利义务不对等:用人单位有主动告知义务,劳动者只有在用人单位行使知情权时,才负有如实告之义务。这是倾斜保护的具体体现。 (一)反欺诈原则 3.用人单位欺诈订立的后果: (1)劳动报酬重新确定(28条); (2)用人单位造成的无效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 (3)造成损失的,赔偿遭受的损失。 (一)反欺诈原则 4.劳动者欺诈订立的后果: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必提前通知,也不必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反强迫劳动原则 1.不得扣押身份证(第9条): (1)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第84条); (2)第84条“依照有关法律”主要指身份证法: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二)反强迫劳动原则 2.禁止设定担保: (1)担保的适用:按照《担保法》,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只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适用。 (2)禁止性规定:不能收取财物和要求劳动者提供保证人作为担保。 (二)反强迫劳动原则 (3)法律责任: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扣押档案等,依照此款处罚(第84条)。 3.禁止胁迫签订劳动合同 (1)胁迫的含义:是指以给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名誉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2)乘人之危的含义:是指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3.禁止胁迫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胁迫的法律后果: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第38条)。 (4)劳动者胁迫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提前通知,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第26条第一款)。 二、用工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一)劳动关系的起算时间——用工之日(第7条); (二)劳动关系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兴业银行黄金产品宣传.ppt
- 兵团精神地研究综述.doc
- 具体行政行为种类.doc
- 典当行能否发放抵押贷款应作正面法律规制.doc
- 内墙涂料配制.ppt
- 内模控制在锅炉燃烧系统中应用地研究(DOC 5页).doc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4年中考文科综合试题.doc
-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doc
- 内蒙古铁路建设成果丰硕.doc
- 写作范例:“表扬和批评”.doc
- 2024年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山西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湖南长沙新奥燃气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甘肃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招聘及综合总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529人(第一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新华保险总公司运营作业中心招聘若干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至2031年中国精密单轴平面磨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广东龙门县园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招聘两名职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度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