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doc

《《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原理》各章节的复习要点.》.doc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二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2.1 几何地震学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如地震子波具有多个相位、延续60~100毫秒的稳定波形称为地震子波。 波面:介质中每一个同时开始振动的曲面。 射线:在几何地震学中,通常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考虑的一点P,然后又沿着那条“路径”从P点传向其他位置。这样的假想路径称为通过P点的波线或射线。 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处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的振动图。 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视速度和视波长:如果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波速和波长,得到的结果就不是波速和波长的真实值。这样的结果叫做简谐波的视速度和视波长。 全反射:如果V2V1,则有sinθ2sinθ1,即θ2θ1;当θ1增大到一定程度但还没到90°时,θ2已经增大到90°,这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 ,出现了“全反射”现象,因为θ1再增大就不能出现透射波了。 雷克子波: 2、基本原理 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透射定律:透射线也位于入射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一、第二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即 Snell定律: 惠更斯原理: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新的波,称其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络面或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这样从前一个波前面位置移到下一个波前面位置,如法炮制,便可得到介质中的等时面系,因而得到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全部特点。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3、地震波的分类 §2.2 常速单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 1、基本概念: 时距曲线:所谓时(间)距(离)曲线,就是表示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水平距离x之间的关系。 时距曲面:若观测面为平面,在直角坐标系中,某一波到达观测面的时间可表示为t=f(x,y),其图形是一个曲面,称为时距曲面。 时间场:在直角坐标系中某一波传播到介质中任意一点的时间可表示为t=g(x,y,z),这就确定了一个标量场,称为时间场。 自激自收:零炮检距 共激发点:所有接收点具有共同的激发点。 炮检距:激发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也称为偏移距。 初至时间:所有波中最先到达检波器(Geophone)并记录下来的地震波第一波峰时间。 纵测线: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相轴:各接收点属于同一相位振动的连线。 正常时差: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实际上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在水平面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倾角时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动校正:在水平面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称为动校正 2、基本原理 虚震源原理: 讨论时距曲线的实际意义:识别各种类型的地震波;正常时差校正必须使用时距关系,经动校正后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与地下界面的形态是相对应的;利用时距曲线还可以计算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直达波和折射波所对应的介质波速则为其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 直达波时距曲线及方程:在测线上距离激发点为x的任一观测点,其到达时间是:式中V1是直达波的传播速度 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 反射波时距曲线:讨论反射波时距曲线时,按观测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激发一炮,在一个多道检波器组成的排列上接收并得到一张地震记录,地下存在反射界面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称为共激发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另一种是在许多张地震记录上,把同属于某一个反射点的道选出来,组成一个共反射点道集,于是可得到界面上某个反射点的共反射点时距曲线 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 §2.3 变速多界面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 1、基本概念: 均匀介质:假设反射界面R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V。并假设界面R是平面,界面可以是水平的或倾斜的。 层状介质:假设地层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各层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些分界面可以是倾斜的,也可以是水平的,分别称为倾斜或水平层状介质。 连续介质:认为在界面上,介质I与II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有突变,但介质I内部的波速不是常数,而是连续变化的,考虑到地下岩层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连续介质

文档评论(0)

iyj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