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荣誉尊严.doc

《诗心·战魂》第三章 荣誉尊严 撰稿人:王莉莉 1、小雅?出车 《诗经》 【诗海撷英】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注释: (1)牧:城郊以外的地方。 (2)棘:急。 (3)旐(zhào):画有龟蛇图案的旗。 (4)建:竖立。旄(máo):旗竿上装饰牦牛尾的旗子。 (5)旟(yǔ):画有鹰隼图案的旗帜。 (6)旆(pèi)旆:旗帜飘扬的样子。 (7)悄悄:心情沉重的样子。 (8)况瘁:辛苦憔悴。 (9)彭彭:形容车马众多。 (10)旂(qí):绘交龙图案的旗帜,带铃。央央:鲜明的样子。 (11)赫赫:威仪显赫的样子。 (12)襄:即“攘”,平息。扫除。 (13)方:正值。华: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 (14)思:语助词。 (15)雨雪:下雪。涂:即“途”。 (16)遑:空闲。启居:安坐休息。 (17)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18)喓(yāo)喓:昆虫的叫声。 (19)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样子。阜螽(zhōnɡ):蚱蜢。 (20)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21)我:作者设想的在家之人。降:安宁。 (22)薄:借为“搏”,打击。西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23)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24)喈(jiē)喈:鸟叫声。 (25)蘩:白蒿。祁祁:众多的样子。 (26)执讯:捉住审讯。获丑:俘虏。 (27)薄:急。还:通“旋”,凯旋。 (28)玁狁(xiǎnyǔn):北方的少数民族。夷:扫平。 【知人论世】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注释: 1、八荒:八方的荒远之地。八荒与四海对举,通常即指天下。  2、受命:受到国家的任命。通常指武将接到统军征伐的任命。 3、自忘:忘掉个人的一切。  4、乌号:良弓名。  5、明甲:即明光铠,一种良甲。  6、全躯士:苟且保全自己的人。  7、令名:美名。  8、垂声:留名。 【知人论世】 阮籍(210-263)三国魏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志气宏放,博览群书,尤好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爱饮酒,能长啸,善弹琴。文学艺术才能超群。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司马氏多所牴牾。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诗多五言,对当时黑暗现实多所讥刺,辞语隐约,主要是五言《咏怀诗》82首。 【文本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咏怀》诗中多数诗篇之发言玄远旨意遥深,而是词近意切,旨归分明,且语言雄浑,气势壮阔,是《咏怀》诗中最具独特风格的佳作,表达的是诗人之欲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壮士”二句赞扬壮士“欲威八荒”之志,雄杰壮阔。“慷慨”一词,据《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的解释,可以看出,诗人虽以壮士自许,但“威八荒”之志实并不能实现,所以前二句虽出语壮阔,但暗中已含壮志难酬的悲慨了。 “驱车”以下八句是具体描写壮士的“威八荒”之志。因为“八荒”是指八方荒远之地,所以“驱车”二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驱车”句照应上文之“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临难不顾,效命战场。使全诗章法严谨,结体浑然。 “良弓”二句是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他手挟乌号之良弓,身着精光闪烁的明光之甲。此二句并非泛泛之笔,而是突出表现了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神情。形象鲜明,描写生动。 如果说上二句主要是从客观上描写壮士的英武形象的话,“临难”二句则是从主观上歌颂壮士的慷慨激烈的情怀。壮士既然为赴国难而远行役,那么面临国家之难,也就决不会顾一已之生命,而宁愿身死魂飞,为国捐躯。这二句出语壮烈,令人读之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感。 壮士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当然与孜孜以求保一己之躯的“全躯士”截然不同。两相对比也体现出诗人的价值观和荣辱观。 读以上八句,我们不能不为壮士英武的精神,壮烈的情怀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只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