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07-06-21 03:46 光明日报    演讲人:欧阳中石 时间:2007年2月1日 地点:光明日报社   ■特约主持人开场语:    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欧阳中石先生。众所周知,中石先生在学界、书界卓有成绩、深受敬仰。   自古学文一体、书文一体、书人一体。中石先生在学术、书法、教育等多个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中石先生将从文化的视角 ,来讲一讲中国书法的问题。时间宝贵,下面热烈欢迎中石先生给我们讲课。   欧阳中石 1928年生。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欧阳 中石先生在艺术领域博学多优:精于诗词曲联、擅长写意绘画、京剧为奚派嫡传。在书法上,他也是各体兼综,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 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人像摄影:本报记者 刘新武   标题通栏照片为从商代至清代中国书法的部分代表作品,依次是:商代甲骨文刻辞、西汉马王堆帛书、东汉《礼器碑》、东晋陆机 《平复帖》、北魏《张猛龙碑》、东晋王羲之《丧乱帖》、北魏《郑羲下碑》、隋代智永《真草千字文》、唐代欧阳询《卜商帖》、唐 代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唐代孙过庭《书谱》、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唐代柳公权《神策军碑》、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宋代米芾《蜀素帖》、元代赵孟頫《种松帖》、明代董其昌书唐人诗、明代八大山人行书、明代傅山行书、明代张瑞图行书、清代刘庸 七言诗、清代金农题画佛和清代赵之谦的书法作品。   今天是抱着向各位请教、学习的心情而来的,我希望大家肯于指出我的错误之处,一起来探讨一些问题。在讲“中国的书法”之前 ,我想先跟大家谈一谈“文化”问题。   为什么谈书法要先谈文化呢?“文化”问题,是一个根源问题——一切问题都必须从这里谈起。这个问题如不明确,就没有了依据 ,其他问题就没法谈起。尤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   欧阳中石先生在题字。今天,各种书法展览和笔会成为书法艺术新的传播途径。 怎样理解“文化” 文化是人对“美好”的追求   人,从生存开始,总希望这一会儿比过去“好”一些,明天比今天更好一些,追求“美好”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天性。   这种向“美好”追求的愿望,岂止是“人”,即使是一般的动物,猴子、猫、兔子、狗,也无不如此。因此,我们说这是物种的一 种“天性”,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活物”生存的必然要求。人们对于“美好”的追求有很多表达方式,“文”便是其中一种。在《礼记 》里古人对“文”作过说明:“五色成文而不乱”,这是说多种颜色很有章法地聚合在一起便是一种美好的“文”。在《易经》里也说 过:“物相杂,故曰文”。这是说多种东西聚集在一起,尽管物种很多,集聚一起,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姿态,多种多样的集聚。 “杂”,《说文》说是“五采相会”,所以“纷杂”多采,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征象。这种征象用一个“文”字概括起来,很妥贴 ,很全面,既很形象,又能表现出这种征象的内在涵义。   什么是“文化”呢?就是以“文”“化”之,也可以说就是:使之“美好”起来。   因此,作出“美好”的愿望,是“文化”;作出追求“美好的实际行动,也是“文化”;以“美好”的愿望出发,经过追求的实际 行动,最后作出了“美好”的结果,也必然是“文化”的结晶。   如此看来,人们的生活,一天一天“美好”起来的一切愿望、行动、结果,都可以涵概在“文化”之中。所以,辞书中所说的:人 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属于“文化”之中,或者说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觉得我这样理解,可能 靠一点谱,最少摸到了一点“边儿”。   说到这里,我还想作一点重要的说明:在“美好”的后面,还必须加上“和谐”一词。   既然“文化”是向“美好”的追求。你也追求,我也追求,他也追求,应该说这是“全人类”共同都有的一种追求。既然是全人类 共同所有的追求,难免就有互相碰撞的可能;为了大家都能得到“美好”,就应当大家作出一个保证大家都能得到“美好”的行动规范 。这个规范必须保证大家都“美好”,这就要求大家“和谐”相处,大家都要彼此谦和、容让、包涵、尊重。   譬如,这里有三个苹果,有两个人都想得到“美好”,都想吃苹果。——这里必须先有一个规范:人人平等,公平分吃。不然两个 人抢起来,要以“抢”决定谁分几个,必然引起争斗,不管是谁胜谁负,总不能实现大家都“美好”的结局。如果有一个“公平”的原 则,就会省却许多矛盾。三个苹果两人分,一人一个而外还有一个。把剩下的一个分为两半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一个人多一些,一个人 少一些,都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