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慧玲(2003 )。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 ,115-143 。 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 潘慧玲 臺灣師大教育系教授兼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文摘要 社會科學研究隨著近百年湧現的社會思潮,產生世界觀的重新反思。實證主 義獨尊的情景不再,今日呈現的是多元典範並存之局,而這正促使著社會科學研 究者有必要釐清不同典範之流變及其重要內涵。研究者唯有從根本的本體論、知 識論與方法論的議題檢視起,方能合宜地運用方法進行社會現象的探究。本文以 此為前提,首先分析社會科學研究的不同典範;其次介紹量化與質性研究之取徑 (approach );隨之探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在不同研究典範下所呈現的研究關 係;最後提出研究品質的評估規準。 Abstract With the emerging branches of social force, the world views of social science have been changing. Positivism is not the dominant force anymore. Multi-paradigms coexist is today’s phenomenon. And it prompt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and main concepts of different paradigms. Only after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the fundamental issues of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they can properly employ methods to explore social phenomenon. With this premise, this paper firstly illustrates different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econdly, the approaches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Third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searcher and researched are examined. And finally, the criteria of research quality are analyzed. 1 壹、前言 傳統實證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秉持著「客觀」的立場進行研究,對於自己 如何看待社會實體(reality )、如何定位知識、以及自己與被研究者之間應維持何 種關係等問題,並不假思索,許多習以為常的定律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隨著近 百年蜂擁而現的社會思潮,諸如後實證主義(postpositivism )、詮釋學、現象學、 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 )、建構 主義、批判理論、女性主義、文化研究、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等,不斷衝擊 著社會科學研究者將原本認為不需討論的本體論、知識論與方法論議題,挑出來 檢視、反思。 隨著不同理論的出現,社會科學研究典範(paradigm )已由過去的實證主義 獨尊,衍至今日的多元典範並陳,而從北美質性研究的發展歷程,更可一窺典範 的更迭,以及其中研究者所意欲突破的難題。Denzin 與Lincoln (2000 )細數質 性研究的發展,已歷經六個時期,現則進入第七時期:第一期為「傳統期」 (traditional period )(1900-1950),約自二十世紀初期至二次世界大戰止,此時 實證主義當道,質性研究者好比「獨行的民族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