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Study on Trusted Interaction of
Human-Information System in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Work Environment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octor ’s Degree of Engineering
By
Zhang Lin
Supervised by Prof. Yi Shuping
Specialty:Industri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October 20 13
中文摘要
摘 要
随着软件在信息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人们对软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
高,对软件的功能需求也更为复杂。这使得软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软件系统
也越来越脆弱,会发生各种故障和失效,直接或间接地对用户造成巨大损失,我
们称这类问题为软件可信性问题。通过对软件失效案例的研究发现:软件运行结
果的可信性不仅受软件本身可信性和运行环境可信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受
人与信息系统交互过程可信性的影响。
为此,本文从可信软件的研究背景出发,对目前可信软件理论及其相关的国
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中人-信息系统可信交
互”这一新的研究课题,从软件使用环节入手,对人-信息系统 (Human-Information
System ,H-IS )交互过程可信性进行研究。
论文首先明确定义了“可信交互” 的概念,即:以计算机为支撑平台、以信息系
统为操作对象,H-IS 之间、多个信息系统之间或者信息系统各部件之间以有效协
同的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持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传递和转化,使
交互过程和结果总是与预期相符的交互。在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中,可信交互包
含了可靠性、可预期、可控制、时效性、有效性、安全性等六大属性。
其次,探明了H-IS 交互可信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论文通过典型案例分
析、现状调研以及相关性试验等方法对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中影响H-IS 交互可信
性的因素进行了挖掘整理,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类:人的因素、任务因素、管理因
素、环境因素、信息系统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同时分析了这六类因素对交互可信
性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H-IS 可信交互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模型,该模型明确了各
类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各因素对可信交互各属性的影响关系。
在明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为保证交互行为可信,论文提出了基
于行为监控和 π 演算的可信交互模型。该模型包括信息系统层、可信交互管理层
和用户层。其中可信交互管理层是核心。模型通过π 演算得到可达交互路径集;
通过监测器对实时交互行为进行监测,并用收集到的交互信息,构建实时交互行
为;最后通过行为识别单元将得到的实时行为与可达交互路径集进行匹配,以判
断交互行为是否可信。
分布式交互系统具有非加和性,即从所有交互行为的可信并不能推导出整个
交互过程的可信,交互过程的可信并不是交互行为可信的简单综合。为此,论文
通过对分布式系统中交互实体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交互链概念,并对交互链进行
了详细定义。为实现交互过程识别,论文提出了基于扩展网络计划技术的交互链
I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模型用于生成预期交互过程集;提出了交互矩阵链模型,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提取
实际交互过程。通过实际交互过程与预期交互过程进行匹配实现交互过程识别,
判断交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