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则“倍” 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探究层级是新课标考试中能力层级要求最高的。对于这类题,考生有时会束手无策,有时是找不到切入的角度和思考的生发点。在此,老师可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叮嘱: 1.要视题目之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回答探究题的关键是看你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他所得意趣。 (1)结论性题目要有明确的观点。你的答案必须有明确的观点,不允许含糊其辞。 (2)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即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可以有疏漏。 (3)阐发性题目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结合文中信息”的命题要求,已经决定了答题必须尊重原文的信息,合情合理进行概括和阐发。但仅有结论不行,你还得说清楚你得出结论的依据。 2.谨记以下答题要领。 (1)有明确的观点。(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一、(2011·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 一声枪响,让刚刚下课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园顿时陷入恐慌之中。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教授惊魂未定,发现身旁的学生倒在了血泊中。 53岁的教授转瞬间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即躲进了附近的教室里。事后的调查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暗杀的对象并非学生,而是教授本人。暗杀行动的背后指使人,则是希特勒。 时间是1935年,犹太人弗兰克在两年前从柏林逃亡到这里。当时,逃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奥多·莱辛教授,在马里安巴德被纳粹暴徒跟踪暗杀。弗兰克没有料到,他们会越洋过海跟踪到这里来。但在纳粹政权看来,暗杀弗兰克值得他们如此下血本。这位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1933年,希特勒当权后开始实行种族政策,很多犹太人失去了工作,被迫逃亡。考虑到弗兰克在德国的名望,希特勒允许他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但前提条件是,弗兰克必须辞退身边的非雅利安人。纳粹分子们原本以为身在屋檐下的弗兰克,会低头接受希特勒的条件。然而,教授不仅立即辞去教职,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离开时,他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 希特勒下令正式逮捕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好在实施逮捕之前,弗兰克已经携家人从丹麦辗转到了美国。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实施暗杀。 其实,作为德国著名银行家的儿子,弗兰克在逃亡前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19岁那年,弗兰克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化学,由于过度贪玩和自以为是,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在年轻人看来,老师的斥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他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 转学之后,他开始翻然悔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最终在柏林大学获得了一份教职。 在那里,他与赫兹合作,研究电子与原子、分子间的碰撞。他们的碰撞实验,成为能量转变量子化特性的第一个证明,也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所假设的量子化能级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但当玻尔在1915年指出这一点时,弗兰克和赫兹则在论文里声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符合玻尔的理论。直到1919年,在仔细研究了玻尔的理论后,弗兰克改变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意玻尔的观点。 这次低头,最终让弗兰克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 定律,更在6年后,让他们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在丹麦逃亡期间,德军入侵丹麦。为避免奖章被德军掠 走,匈牙利化学家乔治·德海韦西将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用王 水溶解掉,溶液放在玻尔研究所实验室的架子上。 此时的弗兰克,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教授,大 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光合作用。当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 后,弗兰克也成为了参与研究制造原子弹工程的一员。不过, 这个流亡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关于原子弹的政治与社会 问题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核物理学家,他深知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因为寄居在异国的屋檐下而低头沉默。他牵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因为“使用原子弹固然可以获得军事上的某种收益,但与因此而激起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并将在战争结束后助长核军备竞赛”。 在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两个月前,弗兰克所在的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关于原子弹军事应用问题的《弗兰克报告》。这份报告最终没能阻止军方的决定,但他所预言的战后核武器对峙局面,很快便成为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解析版)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毕业班联考理科数学试卷.doc
- 《5—6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ppt
-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期末复习课(2015.本一).doc
- 《构成》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 《互联网及应用》(课程代码03142).doc
- 《互联网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doc
- 《历史影视赏析和创意制作》探究任务一_西班牙、葡萄牙的兴衰.doc
- 《列强入侵和民族危机》福建西山学校高中部高一历史优秀课件.ppt
- 《数据库及应用》实验要求n.doc
-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题.doc
- 2015.浙江省历史高考条目解析(近代史部分).doc
- 2015高考数学母题题源系列_专题07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文(含解析).doc
- 2015理科综合化学第三次综合试题.doc
- 201320019_潘蓉开题报告三稿.doc
- bvzi%wyi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研究及其设计.doc
- BWD3K260干式变压器电脑温控器干变温控器.doc
- ch11组织结构和控制(South_WesternCollege战略讲义).ppt
- E环境下农村小学实效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子课题接替报告.doc
- GSM_贵州省_黔南州_集采网优项目_2G3G互操作优化总结报告_20120424.doc
- HotData自动抽取模块的分析和设计(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