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供冷及其独立新风耦合系统送风形式和控制策略的研究.pdf

辐射供冷及其独立新风耦合系统送风形式和控制策略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辐射供冷及独立新风耦合系统区别于传统空调系统的优势在于具备较大节 能潜力的同时,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健康。辐射供冷系统为提高室内舒适性提供了 条件,独立新风系统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指明了方向,而两者相 结合的新型空调系统也为顺应建筑节能的形势提供了最佳的途径。为了充分发挥 新型空调系统的优势,并为其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文从送风气流形式 和系统控制策略两个角度出发,分析辐射供冷及独立新风耦合系统的作用特点, 研究合理的设计方法,建立完整的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对辐射供冷末端和独立新风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建立理 论计算模型,针对系统与不同送风形式结合的研究,建立计算机模拟所需要的数 值计算模型,并从仿生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以遗传算法优化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反 馈环节的新型空调系统控制网络模型。 辐射供冷末端的差异及新风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影响系统的供冷能力和除湿 能力,以焓差原理建立了能耗分析模型,对三种形式的系统能耗进行了计算比较, 在确定系统形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全尺寸模型的实验系统,并在设计计算中总结 出辐射供冷及独立新风耦合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冷却顶板和不同送风形式为对象 建立的实验系统为独立新风系统作用下的冷却顶板供冷量回归测试和多指标舒 适性分析提供了实验数据,在证实冷却顶板供冷量理论计算模型和实测回归冷 量、实验测试负荷和系统整体供冷量计算结果取得良好的一致性的同时,本文找 到了满足舒适性前提下辐射供冷末端供冷量与房间整体负荷相对应的最佳比例 关系。 依托数值模拟进行正交试验可以找到系统相关参数的控制顺序,本文通过对 模拟结果的深入分析确定了上送上排的气流组织形式是独立新风与冷却顶板相 结合的最佳送排风形式,在综合模拟分析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完 整的系统控制策略。 最后,本文通过对结露现象的成因分析,以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手段 对湿度分层以及不同送风形式对结露现象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湿度 分层的节点出现在0.6米高度处和项板下方位置的高度处,并从露点温度控制的 角度印证了上送风形式与冷却顶板的最佳结合,建立了防止冷却项板结露的房间 内系统控制策略。 关键词: 辐射供冷独立新风送风形式控制策略 ABSTRACT The with Radiant and HybridSystem DedicatedOutdoorAirnot Cooling onlv possessesgreat of also potentialimproving createsamore energyefficiency,but andcomfortable indoorenvironment healthy thantraditional air。conditioningsystems. Withindoor thermalcomfort enhancedtheRadiant by CoolingSystem(RCS)and indoor air theDedicated quality OutdoorAir improvedby new System(DOAS),the hybrid withthe to systemc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