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2f煤燃烧及孔隙结构特性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我国污水污泥的产量随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增加,如不将其有效处理,将 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这些污泥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不将其利用也是 资源的一种浪费。焚烧法是处理污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并基于我国以火电 为主的形势选定了污泥与煤混烧法。 本文对污泥/煤的基本分析、灰熔融特性、燃烧特性和孔隙结构特性进行了研 究,以期为污泥与煤混烧锅炉的设计或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污泥/煤分别进行了基本分析,发现污泥具有高灰分、高挥发分、低固定 碳和发热量小的特点;煤具有低灰分、低挥发分、高固定碳和发热量大的特点。 2.利用灰锥法对污泥/煤在不同混合比例的灰渣进行了熔融特性研究,发现随 污泥比例的增加,灰熔融特征温度随之降低,但不呈线性关系。 3.利用热重分析对污泥/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混烧特性从总体上表现为 污泥与煤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某些方面优于污泥或煤单独燃烧时的燃烧特性。 在本次热重实验中我们发现污泥与煤的最佳混合比为3:7。 4.用N2气体吸附/脱附法对污泥/煤的孔隙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与 分析表明:随着燃烧的进行,燃料颗粒的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在污泥比例为30%时比表面积变化最快;它们的吸附等温线为II型等温线和Ⅳ型 等温线的复合形式或者I型等温线、II型等温线和Ⅳ型等温线的复合形式,均包 含有II型等温线,说明它们都具有较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孔径范围从小至分子 级,大至无上限孔(相对而言);污泥的孔径较大,微孔及小孔不发达,中孔及大 孔发达,而煤粉恰好相反;污泥与煤混合之后(a=O%时)的BJH@孔吸附平均孔直 径急剧变大;本次实验条件下污泥与煤的最佳混合比为3:7。 通过污泥/煤的燃烧及孔隙结构特性实验及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两次实验的结 论是一致的,即200目细度的污泥/煤在800C的马弗炉中燃烧时,它们的最佳混 合比为3:7。 关键词:污水污泥;污泥/煤;混烧;熔融特性;热重分析;孔隙结构 ABSTRACT Sewage hasbeen sluQgeproductionincreasedwith rapidlythefast developing mour economy willcause country·It serious ifthe pollution can’t sludge e仃ective get treatment.In addition,thealso sludgecontainedacertainamount of organicmatter.it 1sawasteof theresources ifwedon’t ittouse.Burnit put inthe incineratorisan effectlVe totheactual method·Accordingsituation

文档评论(0)

ww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