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报告
基 坑 变 形
监 测 报 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日期: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
报告总页数:75页(含此页)
报告编号:
kkkkkk
二OO九年三月十八日
建设项目
一期基坑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报告
现场监测人员:
报 告 编 写:
校 核:
审 核:
批 准:
声明: 1.报告无“检专用章”无效。
2.报告无、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报告涂改。
4.复制报告无重新加盖“检专用章”或“检单位公章”无效。
5.。
j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监测依据 4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4
四、观测精度及观测方法 5
五、允许值及报警值 5
六、观测结果及分析 5
七、结论 6
八、附图表 8
1、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成果表 9
2、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成果表 17
3、基坑监测点水平位移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25
4、测斜累计位移最大点的位移成果表 26
5、测斜曲线图 52
6、侧向变形累计最大位移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61
7、地下水水位测试结果汇总表 62
8、总部经济区水位随时间变化图 73
9、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74
一、工程概况
位于开创大道西南侧、揽月路以西一带,地处科学城中心区东部,西面毗邻初具规模的综合研发孵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该项目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本项目设置如下监测项目: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2)、支护结构变形
(3)、土体侧向变形
(4)、地下水位
二、监测依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
5、 科学城总部经济区工程基坑支护监测点布置图。
三、监测项目与点位布置
1、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31个监测点,编号为W1~W31,详见观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27个监测点,编号为K1~K27,其中K2、K10、K15和K22为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点,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3、地下水位监测:
按设计要求,共布设19个监测点,编号为SW1~SW19,详见基坑监测点布置图。
四、观测精度及观测方法
1、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拓普康GTS-102N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按自由测站法或极坐标法对埋设于支护结构上的水平位移标志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所得的各个监测点坐标与基坑开挖前进行的初始观测相比较,所得的坐标差即为该监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累计位移值。监测点及控制点均采用特制的观测标志,观测标志上设强制对中标志,保证每次观测均在同一点位上。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采用CX-06A测斜仪(监测精度为0.1mm),通过摆锤受重力作用来测量测斜探头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倾角,进而计算垂直位置各点的水平位移。当支护结构及土体发生位移时,测斜管也随之变形并发生倾斜变化。将探头在测斜管内自下而上以一定间距逐段滑动量测,就可获得每测段的倾斜角及水平位移增量,通过计算就可得到任意深度的水平位移。
3、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钢尺水位计测得地下水位与管顶的距离,根据管顶高程即可计算地下水位的高程。将到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位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五、允许值及报警值
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以下警戒值;
1、基坑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报警值为50mm,每天发展不超过3mm。
2、基坑支护桩及土体测斜报警值为50mm,或每天发展不超过3mm。
3、基坑外地下水位:基坑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不得超过2m,警戒值为1.6m或每天连续发展不得超过0.5m。
六、观测结果及分析
1、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自2008年1月4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2008年12月2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在此期间共进行47次变形观测,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见表1~表7,位移变化速率情况见表8~表11。现对此观测过程中基坑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在2008年1月4日~2008年12月2日的观测过程中,基坑的31个位移监测点的累计水平位移量在2.8mm~16.2mm之间,均未超过报警值(50mm)mm/d)m;最大变化速率为SW3和SW17号监测点,变化速率为0.6mm/d, 均未达到报警值。
2、支护结构及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自2008年1月7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至2008年12月2日进行最后一次观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