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典型选择题.pptVIP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典型选择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与哲学》典型选择题 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能动性   D.自觉选择性 2.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3.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5.《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8、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冶。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11.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 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2.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  ④意c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 .英国人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   )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③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④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

文档评论(0)

叶勇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