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料汇编
资料类 2
《安徽省文化志》 2
《砀山县志》 4
《中国戏曲手册》 8
论著类 14
《中国戏曲文化》 14
《声乐艺术心理学》 15
论文类 19
《浅谈四平调的形成与发展》 19
《国保四平调》 23
《“四平调”的源流及现状探析》 31
《浅谈四平调伴奏乐器的改良与发展》 41
《浅谈四平调的唱腔设计》 44
《商丘四平调研究》 48
《豫东四平调剧种声腔板式及音乐演变》 56
《梨园奇葩 繁华凋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调”研究与整理》 61
期刊类 69
《四平调:要我们用心呵护的艺术瑰宝》京九晚报 69
《戏曲艺术奇葩——四平调》彭城晚报 75
《戏曲广播副总监汪源带队赴皖北考察学习》安徽戏曲广播 80
《砀山四平调——民间曲艺介绍》 砀山新闻资讯 83
资料类
《安徽省文化志》
四平调是在砀山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曲剧、京剧、豫剧发展而成的,流行于皖、苏北部,豫南、豫东及鲁西、鲁南一带,迄今约有60余年的历史。她和黄梅戏、豫剧、曲剧、山东大鼓等戏曲一样是当地比较欢迎的戏曲之一。四平调由于源于砀山,至今砀山城乡的一些剧团排练时都会安排四平调的唱段,一些中老年人和爱听戏的小孩子闲时也能哼几句凄婉悠扬的四平调小曲。花鼓原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最初演唱形式简单,服装道具简易,演员队伍精干,常在街头巷尾,亦或乡村集市、庙会,划地为场,进行演出。演出时,男角肩挎花鼓,双手舞动鼓棰,律以鼓经,歌舞相间;女角(早期以男扮女,古装粉面,头顶彩球,上着彩衣,下围罗裙,足踩高跷。高跷即脚垫,仿女人小尖脚,高约20cm),脚穿绣花鞋,手持彩球,锦绣彩带飘洒胸前,二人边唱边舞。观众可席地而坐,围场聆听。花鼓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是“棰击花鼓”,演唱者唱念、舞动的快慢强弱,均由击鼓者运用多变的钗、单梆、双梆的节奏决定;演唱者也由原来的一二人变为多人,逐步向半曲半戏阶段发展。它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大众化,形式风趣活泼;花鼓的唱腔是“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深受群众的喜爱。民国以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著名的花鼓班有三个:一是以砀山县周寨区(今属周寨镇)张小楼村邹玉振为首的“邹家班”;二是以周寨区西豆楼村燕玉成为首的“燕家班”;三是以江苏沛县甄有明为首的“甄家班”。每班不过七八个人,经常活动在苏北、皖北、鲁南、鲁西及豫东、豫南一带。1928年,“邹家班”在江苏新浦戏园演出时,女角去掉高跷,男角摘掉花鼓,穿上戏服,摹仿戏剧化妆,走出地摊,首次登上舞台。1931年,砀山花鼓艺人燕玉成、庞士英、刘玉顺的丰县花鼓艺人王世君、许若海等人在商丘卫星说书场演出时,根据群众建议,共同研究,认为花鼓的四平八稳中的“平调”板式,借四平八稳之意,于是改用花鼓“平调”,始定名“四平调”。在此之前,由于花鼓演出不断改进,曾用过“文明花鼓”、“无弦梆”、“干砸梆”、“老梆子”等名称。此时的花鼓虽被易名为“四平调”,但在花鼓的唱腔及伴奏上仍然没有突破。1937年,“七七事变”后,邹、燕、甄三班在河南太康合为一班演出,取名“三艺社”。时隔不久,“三艺社”改名为“芒砀剧团”。1940年,“芒砀剧团”在安徽界首与河南曲剧演员李金波、陈万顺、杨福德等人同台演出,当曲剧有弦乐,花鼓有打击乐而无弦乐,曲剧的弦乐对花鼓艺人产生了吸引力。1941年,“芒砀剧团”和评剧演员孔殿娥、孔殿玲、孔少凯同台演出,再次受到了弦乐的影响,对增加弦乐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1946年,“芒砀剧团”在安徽亳县演出时,由邹玉振、燕玉成、张新奎等人出面,聘请了河南夏邑老三班豫剧弦手杨学智与乏汉臣等人,一起开始对花鼓加弦乐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以花鼓的“平调”为男女唱腔的基础,去糟粕,取精华,广泛吸收其它剧种的音乐特色,与花鼓的曲调相融合,确定“四平调”为2、1、6、1的唱腔落音格式,并用六楞二胡将腰码下移定弦,称高胡为主弦乐。从此增加了弦乐伴奏,“花鼓”演变成了“四平调”,使“四平调”这个新兴的地方戏曲剧种得以诞生,而后又增加了月琴、三弦、唢呐、笙、笛等乐器,使“四平调”进一步完善。“花鼓”演变成了“四平调”,不但改变了剧种名称,而且边演出剧目、表演艺术、舞台设备也都有所改进,服装、道具也和其它剧种一样,应有尽有。唱、念、做、打表演艺术也有了新突破。起初,“四平调”多演些“三小戏”(即小生、小旦、小丑),解放后,逐步形成了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即能演小戏,也能演连台大戏以及文戏、武戏,包括各种类型传统剧目和大、中、小现代剧目。在表演艺术上,“四平调”保留了花鼓的载歌载舞、说唱结合的艺术特点,在演出优秀传统剧时,多采取京剧的化妆方法和脸谱。1963年,砀山县专门成立了四平调剧团。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四平调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这一民间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四平调从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生公寓设计毕业论文.doc
-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课题结题报告.doc
-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立项建议书.doc
- 学生学籍管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doc
- 学生宿舍37幢施工组织设计.doc
- 学生宿舍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活动策划书.doc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论文--176103055.doc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详细计划说明书.doc
-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规定.doc
- 安徽省农村客运示范乡镇调查报告.doc
-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毕业论文.doc
- 安徽省烟草公司宿州市公司输送机项目招标文件.doc
- 安徽省美好乡村项目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建设状况调研报告.doc
- 安徽省萧县孙圩孜盆景花卉民俗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沈港镇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doc
- 安徽省蒙城县凯利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自查自验报告.doc
- 安徽省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程序、纲要.doc
-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开招募参股基金管理机构项目招标文件.doc
- 安徽省高新投参股子基金招募项目招标文件(AH-F20141771).doc
最近下载
- 2025-2026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docx VIP
- 施工现场车辆安全教育.pptx VIP
- 给排水系统学习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2025北京市十八里店乡人民政府城市协管员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输血科管理制度、程序性文件、SOP文件.docx VIP
- 05J909_工程做法_建筑专业图集.docx VIP
- 2021海绵城市设施通用图集.docx VIP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百合花》优质课(29张PPT)课件.pptx VIP
- 钢丝帘线压延机生产线(中文参考).doc VIP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