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某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规划方案
徐矿贵州公司某某矿二矿
瓦斯治理与利用规划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2009年2月
徐矿贵州公司某某矿二矿
瓦斯治理与利用规划
院 长: 邵 军 研究员
主管院长: 胡千庭 研究员
所 长: 文光才 研究员
项目负责人: 董钢锋 研究员
报告编制人: 练友红 高 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2009年2月
目 录
1矿井概况 1
1.1 矿井地理概况 1
1.2 矿井地质概况 1
1.2.1 矿井地层 1
1.2.2 井田构造 1
1.3 矿井煤层 2
1.4矿井开拓、开采与生产规划 3
1.5 矿井通风瓦斯 4
1.6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及突出危险性 4
2 矿井瓦斯现状 9
2.1矿井主要灾害 9
2.2 目前采用的瓦斯治理手段 9
2.3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9
2.4 瓦斯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9
3瓦斯治理目标 10
4瓦斯治理与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11
4.1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 11
4.2 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11
4.3 矿井主要通风机和地面抽放系统设计和建立 11
4.4 矿井煤层开采程序规划 12
4.5 开采3煤上保护层瓦斯综合治理 13
4.5.1 上保护层开采技术方案 13
4.5.2 首采层采掘工作面瓦斯治理 15
4.5.3 上保护层开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
4.6 石门快速揭穿突出煤层瓦斯综合治理 17
4.7 突出煤层煤巷掘进瓦斯综合治理 18
4.8 突出煤层顺层长钻孔瓦斯抽放消突技术 19
4.9 其他技术及设备 20
5 瓦斯综合利用 20
6瓦斯治理配套工程、科研项目及资金投入方向 22
6.1 需要开展的科研项目 22
6.2 资金投入方向 22
7进度安排 23
1矿井概况
.1 矿井地理概况
某某矿二矿位于贵州省桐梓县西部,隶属于贵州省桐梓县某某矿镇、九坝镇管辖。某某矿井田二矿属某某矿勘查区的11线以北,走向长度12.5km,倾向宽约3km,井田面积为35.5km2,南西与某某矿一矿相毗邻。
G210国道、川黔铁路及崇遵高等级公路(GZ50)从桐梓县城经过,井田内有桐梓至某某矿公路经井田中部穿过,距桐梓县城48km,正在施工中的桐梓~容光二级电煤公路经过某某矿镇,交通尚称方便。
井田地处黔北高原,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地形切割剧烈,山高坡陡,沟谷纵横。龙潭组含煤地层沿槽谷延伸,上覆地层呈陡坎或陡坡。总的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面关岩矸,1348.8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部J3线至4勘查线河床面及东面条塘河,高为725.00m,相对高差623.80m,含煤地层一般标高为800~1200m。
井田内属温带高原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气候资料,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6.9℃,相对湿度在68~87%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62.90mm,雨季相对集中在5~7月份。
井田南部的桐梓河系长江水系的四级支流,全长100km,平均坡降7%,河面宽30~50m,河谷交呈“V”字型。平均流量3.65m3/s。支流与主干河流在平面上构成“树枝状”。另外,井田内有排砂坝河穿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9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按Ⅵ度考虑。
.2 矿井地质概况
.2.1 矿井地层
某某矿勘查区属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位于周市坝向斜与九坝背斜之间。周市坝向斜两翼所出露地层为三叠系和二叠系,轴部为侏罗系地层,区内断裂为压性及压扭性断裂组成,与主构造方向一致,呈NE向分布,且断裂多发育在背斜轴部附近。
区内出露地层较齐全,自震旦系上统至第四系中,除泥盆系、石炭系缺失外,均有出露。总厚度约9900m。其中以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分布最广。.2.2 井田构造
勘查区位于周市坝向斜北西翼,地层走向NESW,倾向SE,倾角1050°,一般为16°,整体为一单斜构造,次一级褶曲不发育,其构造主要以断层为主。区内断层发育,主要集中在5勘查线至11勘查线,走向为NESW,大致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且在剖面上地层形成阶梯状构造,共发现断层31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21条,落差小于20m的10条。井田内次一级褶曲不发育,总体上以断层为主,且以F3断层为主的正断层较发育,只有孔内发现极少数逆断层,走向一般为NESW向,集中在井田南部5勘查线至11勘查线之间,对煤层赋存有一定的破坏作用。.3 矿井煤层
上二叠统龙潭组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地层,由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及煤组成。含煤地层平均厚度79.12m,含煤814层,一般为12层,煤层总厚度8.8713.65m,平均厚度为11.60m,含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