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雄州人口结构及其时空间差异研究(论文初稿)
楚雄州人口结构及其时空间差异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楚雄州人口结构进行时空间差异进行研究,根据对楚雄州人口结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结构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口结构;时间差异;空间差异;楚雄州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再生产方式在短短30年内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高位静止状态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位静止状态[1]。在人口转变如此迅速的情况下,人口问题必然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人口是一个总体,我们不但应该看它的数量与增长率,更要看它内部结构的变化,比如老年人口比例、劳动力人口比例、男女人口比例等。实际上,我国正面临的人口问题,恰恰就来源于人口内部结构的失衡。
目前,人口结构问题已取代数量问题,成为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并表现在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地域结构以及人口性别结构等诸多方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人口老龄化提速,未富先老。 二、少子化日趋严重,未富先少。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居高不下。人口结构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是抑制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口结构来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动态平衡,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国外对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认识到,人口结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可能比人口规模更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要复杂和长远得多。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所以国外学者对于人口结构中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较多:Bloom and W11iamson(1998)较早就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不变”假设的反现实性,并对此提出解“人口年龄结构不变”的严格假设条件。Modigliani and Brumburs(1954)、Williamson(1997) 、Canning(1998)、Mason(2006)等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进行了持续研究。)、人口的空间结构(如城乡结构、地域结构、人口的经济结构f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收入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如贫富差距、老龄化)以及人口的质量结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等。到目前为止,可以将对人口结构的研究分为分散研究和系统研究。人口结构分散研究是指研究人口结构的某个方面,如:黄秋生(2006)讨论了衡阳市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虞丽萍(2007)总结了人口结构模型建模和预测;李杰义(2008)研究了城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对称分布问题及其对策;蒋云赟(2009)探讨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储蓄的影响的代际分析;巴曙松(2011)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冲击中国经济;冯海芳(2011)进行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陈仲常(2011)分析了人口结构转型、市场化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叠加效应等等。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人口结构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结构问题已是一个国内外都存在的现实问题,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对于综合系统的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不多,大多基于理论性质研究;结合统计方法、建立模型的实证研究,多数是从人口结构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出发研究其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国外对于人口结构的研究多侧重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总体来说,国外在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与国内相比成熟很多。国内目前关于人口结构的研究都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等,但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罕见,也正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才导致在人口结构方面难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创新。
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老年抚养比=≥65岁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总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抚养比是衡量劳动人口负担的很常用的指标。当生育率伴随少年儿童比重开始下降时,由于老人比重一时不会明显上升,因此总抚养比连续降低,其时间一般将持续几十年,这时因劳动力供给充沛,劳动人口负担轻,而被称为“人口红利期”。直到老人比重的增大超过少年儿童比重的减小,使总抚养比上升,“红利”窗口即告关闭。
(4) 年龄中位数
年龄中位数为把人口总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丽声指南针英语名著分级读物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 教学设计.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成绩册(编排系统版).pdf
- 数字温度计设计论文分析.doc
- 国开(河北)2024年《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1-4答案.docx
- 陕西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讲座.ppt
- 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英语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国肝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pptx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财务年度审计服务项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