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田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一、本田病害发生与防治 1、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水稻稻瘟病 3、水稻纹枯病 4、水稻鞘腐病 5、水稻褐变穗 6、水稻胡麻斑病 1、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1)症状 叶片:染病初为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缍形或不规则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孔。 叶鞘:多见于包穗叶鞘上,赤褐色,短条形,水渍状,多数愈合则成不规则形;后期中央为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病叶鞘,内部茎上有黑色条状斑;叶鞘受害严重,稻穗不能抽出。 穗部:主要在稻粒颖片上产生污褐色,近圆形病斑,重者可愈合成污褐色块斑。 (2)影响发病的因素 7—8月份天气阴冷再加上大风,或7月多雨均有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栽培管理不当,施用氮肥过多,长期深水淹灌,稻株生长不良等,病害常发生较重。暴雨、台风可加重病害发生。偏施氮肥,灌水过多或灌串水,易发病。偏酸性土壤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浅水灌溉,防止田水串流。采用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 ②药剂防治 9.1-9.5叶、孕穗末期和齐穗期。 2%加收米80-100毫升/亩。 内吸性农用抗菌素类杀菌剂,作物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的有效药剂。 2、水稻稻瘟病 叶瘟初发期观察点: 低洼多肥、植株徒长的地块作为重点观察区; 上一年得病的地方作为重点观察区; 专人负责,每3天观察一次,当发现病斑时即应全田普查,并在发病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喷药封锁,消灭发病中心。 (1)症状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①叶瘟: 慢性型病斑:“三部一线”梭形病斑。 急性型病斑:多发生在叶片徒长嫩绿繁茂地块和天气阴雨连绵之时,病斑暗绿色,逐渐扩大发展,很快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白点型病斑: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可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白点,不产生孢子。 褐点型病斑:常在气候干燥时,在老叶或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小点,斑点通常局限于叶脉间,病斑不产生孢子,无传染的危险。 ②节瘟:多发生在抽穗期,在节上发生褐色小点,逐渐环形扩大,节部变黑,后期病节干缩,向内凹陷,易折断而倒伏,影响结实、灌浆,发生严重时造成白穗。③穗颈瘟:穗颈上部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褪绿现象,向下、上扩展,长达2~3厘米的长斑,发病早的造成白穗,发病晚的则成熟度下降,秕粒增加,穗部的枝梗及小枝梗也可受害,变为灰褐色。 ④谷粒瘟:谷粒上病斑的形状变化较大,一般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斑,中部灰白色。 病菌侵入到发病的潜伏时间: 叶瘟4-7天; 穗颈瘟10-14天; 枝梗瘟7-12天; 节瘟7-30天。 2.稻瘟病的防—治 农业措施防病: 减少菌源:减少种子带菌,清除田间病株及池埂杂草 培育壮苗: 品种选择;品种抗性丧失速度与病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合理肥水管理:增施钾肥、硅肥;严防深水淹灌; 合理密植:防田间郁蔽湿度过大; 生态控制:——品种布局、遗传多样性; 安全使用除草剂,避免药害降低抵抗力。 3、药剂防治: 水稻叶瘟的最佳防治时期是9.1-9.5叶,穗颈瘟最佳防治时期是孕穗末期和齐穗期。枝梗瘟和粒瘟的最佳防治时期是抽穗后15天。使用的药剂主要有:75%三环唑20-30克/亩(内吸保护剂);2%加收米80-100毫升/亩;40%稻瘟灵80-100毫升/亩(内吸治疗剂);25%咪鲜胺80-100毫升/亩;20%稻瘟酰胺50-70克/亩,春雷霉素、稻瘟散(抗生素)等。 约5%破口时喷施保护剂——三环唑 ; 5%抽穗时喷施治疗剂——春雷霉素等 不同作用方式药剂的配合使用! 为了保证施药效果,应注意下列事宜: 第一,兑水量要足够,以便喷得均匀周到。使用弥雾喷雾机的喷液量为7~8升/亩。 第二,抢晴喷药,因东北地区防治叶瘟、穗颈瘟时恰值雨季,降雨天多,影响正常喷药,为了及时防治,应根据气象预报,抓紧时机抢晴天喷药。 第三,不论叶瘟、穗颈瘟还是节瘟,均应做到及早防,及时治,并应做到喷得均匀、周到,方能起到防治作用。喷药时应躲过水稻开花期。 第四,喷药条件:温度不超过27℃、相对湿度不小于65%、风速不大于4米/秒。 3、水稻纹枯病 (1)症状 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茎杆、叶片、穗颈。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水稻纹枯病主要破坏输导组织,轻则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出现白穗;重则不能抽穗,引起倒伏,甚至使植株腐烂枯死。 (2)防治技术 防治水稻纹枯病,主要是采取农业措施,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①消除菌核。在春季灌水耙田和平田插秧前,用布网等工具打涝浮渣,铲除田边池埂及田间杂草,并将其移走深埋或晒干烧毁,消灭野生寄主,减少菌源。②改进栽培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