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语状述结构英译语义表征构建实证研究开题报告.doc

汉语状述结构英译语义表征构建实证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状述结构英译语义表征构建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汉语状述结构英译语义表征构建实证研究 指导教师 江晶晶 分院 人文学院 专业 英语 班级 11英语(2)班 学生姓名 周云洁 学号 114175240 开题日期 2014年11月29日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的背景 状述结构是指由状态词和述词组成的修饰关系结构。状态词是修饰成分,述词是被修饰的中心词。以上对状述结构的解释是由徐悉艰(1982)提出的。 本文研究的汉语状述结构是指由双音节形容词加述位动词构成的结构,它包含形容词是重叠式的如:慢慢看,弯弯下垂,隐隐看见;和非重叠式如:认真阅读,专心听。non-reduplicated disyllabic?words. 目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和阅读手头资料,我们发现,对于汉语状述结构的研究,孙云(1983)从造句功能方面对汉语状述结构作了系统分析,王鸿滨(2009)在左氏春秋介词隐性研究中提到过古汉语的一种“N+V”类型的状述结构并对此类状述结构的语义关系作出分析。前人对形容词做状语也进行了很多描述,主要集中在形容词作状语的能力,语义指向,语义特征和语义类型。刘芳(2002)对语义指向动词中心了语的状语进行了考察,其中就对形容作状语,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的分析。刘振平(2014)对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的认知语义条件作了系统地考察。翁颖萍2006研究了AA式形容词状语在“S+A+V+O”中的语义指向分析。山田留里子讨论了在能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中哪些可带地可不带“地”,哪些一定要带“地”,哪些一定不能带“地”。对于形容词加动词结构的研究,也一直是汉语结构的研究热点。李杰(2012)对“形容词+动词”状中结构的句法特征作出解释,赵春利、石定栩(2011)考察并验证了状位形容词和述位动词结构的语义关系类型,探讨动词结构的语义类别、语义特征和句法标记。黄昌宁,姜自霞,李玉梅(2009)对汉语“A+V” 结构的歧义方面作出了分析。吕叔湘(1965)对双音节形容词作出研究,认为双音形容词修饰双音动词的较多。但至今尚未有人对汉语“A+V” 结构的英译方面作出研究,实证研究方面也一片空白。 因而本文基于先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算从汉语状述结构“A+V”状述结构的其中一类“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结构出发,从语义表征入手,结合认知语义学,语义指向和双语语义表征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进行测试,从句法角度深入探索其语义指向的区别,旨在探索对“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结构在英译时不同英语水平的受试者翻译是否存在差别,存在何种差别,探究受试者翻译的心理过程。 2.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理论和现实两点意义: (1)理论意义:至今尚无人对汉语状述结构英译语义方面作出研究,因而本研究能够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缺,本研究以中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大脑中存在的英译语义表征进行研究,此类研究比较罕见,希望能为英译的研究带来新成果。 (2)现实意义:本研究有利于平时的语言教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状述结构,并对其英译作出分析,了解它们在实践中各自的规律及特点,这能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帮助我们更准确表达原文的语句,避免造成误解或歧义,希望能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一点帮助。本研究有助于拓展对语言的研究思路,对教师和语言学习者来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介绍本文研究背景,交代选题动因和意义,文章结构及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所用的方法论。追述前人对状述结构所做的研究,总结其研究从而确定本文所研究的重点。定义状述结构并分类,搜集双音节形容词并归类,整理出双音节形容词加动词结构。确定调查对象,介绍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过程。分析实验的结果并总结。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介绍本文研究背景,交代选题动因和意义,文章结构及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所用的方法。 第二,追述前人对状述结构所做的研究,总结其研究。 第三,对汉语状述结构进行术语鉴定,并对汉语状述结构中“A+V”(A为双音节形容词)进行结构分析:根据《常用形容词分类词典》搜集双音节形容词并归类,借助语料库归纳整理双音节形容词加动词结构。 第四,对“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状述结构的英译,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及定量分析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实验假设、确定试验对象、实验工具、实验执行。 第五,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从认知语义学,语义指向和双语语义表征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假设是否成立。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定量和统计分析法,集中研究汉语“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结构在翻译成英语过程中受试者所出现的语义表征,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双音节形容词+动词”结构编入调查问卷,采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