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平位移监测.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水平位移监测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主要内容 §1 概述 测点布设(1) 测点布设(2) 控制点的型式及埋设要求 观测墩浇筑P130 观测墩形式 常用方法(1) 常用方法(2) 控制网 §2 交会法观测 §2 交会法观测 注意事项 测角交会法 测角交会误差椭圆 测边交会法 后方交会法 §3 精密导线测量 边角导线 边角导线的转折角测量是通过高精度经纬仪观测的,而边长大多采用特制铟钢尺进行丈量,也可利用高精度的光电测距仪进行测距。 观测前,应按规范的有关规定检查仪器,在洞室和廊道中观测时,应封闭通风口以保持空气平稳,观测的照明设备应采用冷光照明,以减少折光误差。 观测时,需分别观测导线点标志的左右侧角各一个测回,并独立进行两次观测,取两次读数中值为该方向观测值。 边角导线的系长一般不宜大于320m,边数不宜多于20条,同时要求相邻两导线边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弦矢导线 弦矢导线法是根据重复进行K次导线边长变化值和矢距变化值的观测来求得变形体的实际变形量δ。 弦矢导线法矢距测量系统是以弦线在矢距尺上的投影为基准,用测微仪测量出零点差和变化值。 首测矢距时需测定两组数值:读取弦线在矢距因瓦尺上的垂直投影读数Vi (i=1,2,…n),以及微型标志中点(即导线点)与矢距尺零点之差值。 复测矢距时仅需读取弦线在矢距因瓦尺上的垂直投影读数。 弦矢导线的边长不宜大于400m,边数不宜大于25条; 若矢距量测精度不能保证转折角的中误差小于1″时,导线长应适当缩短,边数应适当减少; 若矢距量测精度较高,边长也可适当放长。 此法的关键是提高三角形(矢高)的观测精度,一般需采用铟钢杆尺、读数显微镜和调平装置等设备。 §4 全站仪空间交会 TCA2003自动监测系统 TCA2003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测量机器人、基点、参考点、目标点组成,可实现全天候的无人值守。 监测前首先依据目标点及参考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安置TCA2003测量机器人。 要求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一般应选择在稳定处,使所有目标点与全站仪的距离均在设置的观测范围内,且避免同一方向上由两个监测点,给全站仪的目标识别带来困难。 为了仪器的防护、保温等需要,并保证通视良好,应专门设计、建造监测站房。 参考点(三维坐标已知)应位于变形区以外,选择适当的稳定的基准点,用以在监测变形点之前检测基点位置的变化,以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点上放置正对基站的单棱镜。 参考点要求覆盖整个变形区域。 参考系除了为极坐标系统提供方位外,更重要的是为系统数据处理时的距离及高差差分计算提供基准。 根据需要,在变形体上选择若干变形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均匀分布在变形体上,到基点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且互不阻挡。每个监测点上安置有对准监测站的反射单棱镜。 数据处理 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测量中,为进一步提高精度,减弱误差的影响,应用差分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自动极坐标差分处理的基本原理是:每一个测量周期均按极坐标的方法测量工作基点和变形测点的斜距、水平角和垂直角,将监测站点至具有气象条件代表性参照的工作基点测量值与其初始值相比,求得差值。 由于变形观测采用同样的仪器和作业方法,并且工作基点均埋设在基岩上,可以认为工作基点是稳定的,故将这一差值看作是受大气压力、温度及仪器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距离的差分改正 球气差的改正 方位角的差分改正 在长期的变形监测过程中,难以保证仪器的绝对稳定,因水平度盘零方向的变化,对水平方位角的影响不可忽略。 所求的变形量均是相对第一周期而言的,故可把工作基点第一次测量的方位角作为基准方位角,其它周期对工作基点测量的方位角与基准方位角相比,有一差异: §5 视准线测量 视准线的布置(1) 视准线的布置(2) 视准线的布置(3) 小角法测量 (1) 小角法测量 (2) 活动觇牌法观测的步骤 §6 引张线测量 引张线测量 有浮托引张线 测点装置 测线 引张线观测步骤 端点位移改正 无浮托引张线 有浮托引张线存在的问题 观测设备 观测方法 误差分析 §7 垂线测量 §7 垂线测量 正垂线及倒垂线 垂线系统结构 读数盘 垂线特 性 正垂线使用注意事项 倒垂线系统构造 倒垂线装置的主要部件包括孔底锚块、不锈钢丝、浮托设备、孔壁衬管和观测墩等。 倒垂线是将钢丝的一端与锚块固定,而另一端与浮托设备相连,在浮力的作用下,钢丝被张紧,只要锚块稳定不动,钢丝将始终位于同一铅垂位置上,从而为变形监测提供一条稳定的基准线。 倒垂线钻孔的保护管(孔壁衬管)一般采用壁厚5mm~7mm的无缝钢管,其内径不宜小于100mm。 由于倒垂的孔壁衬管为钢管,因此各段钢管间应该用管接头紧密相连,以防止孔壁上的泥石等物落入井孔中,有效地阻止钻孔渗水对倒垂线的损害。 孔壁衬管在放入钻孔前必须检查它的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