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左傳.ppt

第七單元 古漢語通論   一、古注的重要性 古代注釋家距所注古代文獻的時代較近,對古代文獻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化特點、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情況都比較瞭解,所以其注釋的準確性相對較高。有些詞句,如果沒有古人的注釋,我們不是無從知道其含義,就是會出現理解上的錯誤。 1.古注是讀懂古書的重要途徑之一。如: 《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杜預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過百雉。” 根據《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牆的體積,而且知道了三百雉並非指諸侯國首都城牆的周長,而是指首都城牆一面的長度。 2.古注是重新注釋古書和檢驗新注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之一。如: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窈窕,幽閒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專貞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朱熹注:“窈窕,幽閒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 根據《毛傳》和朱熹注,得知“窈窕”本來的含義是幽閒、嫺靜的意思,後來才引伸出美好、漂亮這一義項。 3.能教給我們注解古書的方法。 4.舊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如: 《詩·周南·汝墳》:“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唐·孔穎達《毛詩正義》:“‘不我遐棄’者,猶雲‘不遐棄我’也。古人之語多倒,《詩》之此類眾矣。” 當然,古注並非都正確,其中也存在著不少錯誤,我们既要重視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古注。例如: 《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杜預注:“寐寤而莊公已生,故驚而惡之。” “寤生”之“寤”實是 “牾”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預釋“寤”為“寐寤”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左傳·桓公四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杜預注:“色美曰豔。”按照這一解釋,“美”與“豔”的意思重複。 其實“豔”的含義是高大。《說文》:“豔,好而長也。從豐,豐,大也。” 又《左傳·文公十六年》:“公子鮑美而豔。”公子鮑是男子,這裏的“豔”顯然不是妖豔的意思。 二、古注發展概述 (一)注釋的萌芽——先秦 1.注釋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梁惠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2.注釋的興盛——兩漢 (1)兩漢注釋興盛的原因 A語言發展演變;B政府提倡;C古今文之爭的影響。 (2)兩漢注釋的特點 A以注釋儒家經書為主;B重視字詞句的解釋。 3.注釋的發展——魏晉至隋唐 魏晉至隋唐注視的特點:A注釋範圍進一步擴大;B出現了“經注兼注”的“疏”; 4.注釋的中落——宋、元、明 宋、元、明注釋的特點:注釋家受理學的影響,常常借注釋來發揮自己的政治、哲學主張,後人稱其為“六經注我”。 5.注釋的復興——清 ?清代注釋之學復興的原因:A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動;B文字、音韻、訓詁研究的深入;C“經世致用”學術思想的影響。 三、古代著名的注釋家及注本 1.漢代的注釋家及注本 兩漢時期的注釋家主要有毛亨、孔安國、馬融、鄭玄、何休、趙歧,服虔、高誘、王逸等。 毛亨:魯人,或云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人。漢景帝時為河間獻王博士。其學傳自子夏,著作有《毛詩故訓傳》,簡稱《毛詩》。時人稱毛亨為大毛公,稱其學生趙人毛萇為小毛公。 孔安國:西漢曲阜人,字子國,孔子十二世孫。向申公學習《詩經》,向伏生學習《尚書》。武帝時因研究《尚書》為博士,官諫議大夫,臨淮太守。著作有《尚書傳》《尚書音》《古文孝經傳》等。 馬融:東漢扶風茂陵(今興平縣)人,漢安帝時為校書郎,桓帝時官南郡太守。後回朝為議郎。博學多才,為漢時通儒,有學生數千人,鄭玄即出其門下。曾注《孝徑》、《論語》、《詩》、《易》、《尚書》、《三禮》、《列女傳》、《老子》、《淮南子》、《離騷》等書,均失傳,清人馬國翰《王函山房輯佚書》有輯錄。 鄭玄:東漢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縣)人,字康成。從馬融學古文經,回鄉後聚徒講學。晚年因黨錮之禍被囚禁,建安初獲釋。官任大司農,世稱鄭大司農。鄭氏治學以古文經為主,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有《論語注》、《孟子注》、《尚書注》、《三禮注》、《毛詩箋》、《六藝論》、《三禮目錄》等,今僅存《三禮注》和《毛詩箋》。 何休:東漢樊(今山東濟甯市東北)人,董仲舒四傳弟子。為人質樸口訥,終生精研六經,尤好《公羊傳》,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後拜議郎,再遷為諫議大夫。著作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 》《谷梁廢疾》,宣揚《公羊》,駁斥《左傳》、《穀梁傳》,除《解詁》傳於世外,餘皆佚。 趙岐:東漢京兆長陵(今咸陽市東北)人。曾為並州剌史,後任議郎、太常等職。撰《孟子章句》一書,傳於世。 服虔:東漢滎陽(今河南滎陽縣)人,曾任九江太守。著有《春秋左氏傳解誼》一書。 唐孔穎達撰《左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