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講中國領導的特色(二)授課教師何世同博士將軍-2.ppt
* 第四講 中國領導的特色(二) 授課教師:何世同博士/將軍 三、豐沛多元的諸子百家領導思想 中國的「領導思想」,經過黃帝、堯、舜、禹、湯 、文、武、周公時期的萌芽、醞釀、調適,到了春秋 戰國時期,由於受到思想開放的激盪,私學興盛,百 家爭鳴,學術辯論空前活躍,於是名家輩出,帶動了 各領域在思想上的蓬勃發展。 這些「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家們,不但全面總結了 前人的經驗與知識,並就各自的流派領域,創造了一 系列新而前瞻的思想、理論、觀念、規範與作法,豐 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對於領導問題,諸子之間也出現了許多不同動機與 觀點的論述,自成理論系統;雖其見解不一,看法互 異,但卻各有特點,內容豐沛而多元,給予後人取其 所需、各自發揮之空間,對後世之領導行為,產生極 大影響。茲列舉各家領導思想之要,概述如下: 一、儒家 儒家學派為孔子(前551~前479)所創,其領導思想, 主要承繼於周公的「德治」概念,主張以「倫理」、 「道德」、「禮教」為本,來治國處事,是諸子百家 中,對傳統中國領導影響最大的學派。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 ?顏淵) ;又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 共之」(論語?為政) ;反映了孔子以「道德」為基礎的政 治思想,也投射出了其在領導上的基本價值觀念。 孔子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 行」(論語?子路);領導者首應注重「克己修身」與「以身 作則」,更須具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的 心胸與氣度;只有正直與道德高尚的人,才有資格做一 個領導者(執政者)。 故而又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 偃」(論語?顏淵);領導者唯有施行「德化」,才能得到百 姓支持,才能順利推行政令。當然,「正」的極致,就 是「信」;因此,孔子又對領導者提出「言必信,行必 果」(論語?子路) 與「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的告誡。 此外,在孔子的領導觀念中,「禮教」非常重要, 所有人都應受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論語?顏淵 的規範。 而領導者尤須依「禮」而行,才能令人心悅誠服; 是所謂「上好禮,則民易使也」論語?憲問 。 在用人方面,孔子認為:「舉直而錯諸枉,則民服 ;舉枉而錯諸直,則民不服」論語?為政 ,領導者只有 舉用正直賢德,棄用邪惡,才能使人民信服。 孟子(前372~289)繼承孔子學說,以「性善」、「仁 政」、「王道」、「民本」為領導思想主軸。 孟子提出「性善」之說,認為:「人性之善也,猶水 之走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並 由此而衍生「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的「王道」與「 尊王賤霸」概念。 孟子要求領導者須有「人溺己溺,人饑己饑」(孟子?離 婁下) 的推己及人仁愛心,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的設身處地政策思維;並 批評無「體恤心」的領導者,無異於「率獸而食人」(孟 子?梁惠王上)。 同時孟子也反對君王獨裁領導,遂有「民貴君輕」(孟 子?盡心下)之說,已類似今日之「主權在民」觀念。 而孟子對後世領導影響最大者,應是其「捨身而取 義」(孟子?告子上)的「重義輕利」氣節主張,以及培養 「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的堅持真理信念;要求人 人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大丈夫」修養氣度。(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尤其認為,一個領導者,更必須透過嚴酷磨練 ,勤於學習,方能成其大器;故又有「天將降大任於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 不能」(孟子?告子下)之說。 至於其所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孟子? 公孫丑上)等論述,亦都成後世領導者奉行之圭臬。 孟子稍後,又有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 ?性惡) 的荀子,其「君舟民水」之論,最為著名,對領 導概念的影響很大。 此外,尚有主張「廣開言路」之晏嬰(~前500),他認 為「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故應 讓下意充分上達。 晏嬰曰:「下無言則上無聞。下無言則吾謂喑,上無 聞則吾謂之聾;聾喑,非害國家而如何也?」(晏子春秋? 內篇問下)如果一個領導者的周邊,盡是「左右讒諛,相互 塞善」(晏子春秋?內篇問下)情事,乃危亡之兆也;此領導失 敗原因一針見血之論也。 其後,儒家學說雖然經歷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制壓 ,但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