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研究
道德修养与道德观转换的身心效应
在学究式的观点看来,道德修养与心身健康是两码事,是隶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然而就在不少现代中国学者还为在心理咨询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区别而大加议论的时候,现实中的不少个案也许使那种学究式的界定和争辩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些个案的身心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恰恰就在于其道德观曾发生了格式塔式的转换。换而言之,事实上,道德修养及其道德观的转变已经成为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复习历史文献,可知中国古代儒、道、禅学的贤士们早已经论述过这个问题,而且在现代,亦有弗洛依德、荣格、皮亚杰、柯伯格(L.Kohlberg1927-1987)等心理学家也深入研究过诸如道德发展、道德型焦虑、性道德与神经症发生的关系等道德心理学问题。虽然对于道德的理解有多种学说,但古今中外的学者们都认识到了道德修养除了具有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影响身心健康状况的作用。那么,道德修养及其道德观的转变是怎样促进或改变当事人的身心状况呢?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健康的生理、心理机制又如何呢?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一、古代关于道德修养对身心影响的观点
人格是重要的心理素质,而道德修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塑造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格。如孔子说:“君子坦坦荡荡”(《论语.雍也》),“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日》)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 子路》)具有道德修养的人刚强、果断、质朴、谦虚。“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仁者无私故勇,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于探索。可见这些都是健康的人格特征。
“仁者不忧”(《论语.子罕》)。道德修养能促进神思安稳,而神思安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就表明了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效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道德是影响心理平静与烦乱的重要因素。“德润身,心广体胖”(《大学》)精辟地表达了道德修养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观察表明,社会上的种种矛盾和一切破坏道德秩序的现象都是围绕着“利”产生的,而临床观察表明,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亦与人的利、物欲及其态度有关。事实上,道德修养与人的经济属性和需求并不矛盾,恰恰相反,道德具有调节义利关系及其心态的作用。荀子认为,道德的产生就是因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不知满足的追求进而产生纷争,因争则乱,故道德的产生就是为了“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论》)儒家要求,“君子忧道不忧贫。”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故道德修养有助于使人在义利问题上保持心态平衡。
“仁者无敌”,“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仁,字从二从人,最朴实的解释就是关于两人的关系。仁的基本内容就是“爱人”。道德的核心问题就是把自己放到他人的位置上,考察自己对别人所做的事情的合理性。正如儒家所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道德是一个人“内心中的那个人”对利己之心的拷问,而且这种拷问是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进行的。显然,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方法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而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涵。先秦道家古籍《通玄真经》中引老子言:“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心治则交让,心乱则交争,让则有德,争则生贼。有德则气顺,贼生则气逆。……德积则福生,怨积则祸生。”不难理解,一个具有谦让道德之人是较容易形成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靠对人阿姨奉承,吹牛拍马得来的,而是建立在处世为人的合适的态度与行为的基础之上。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周而不比”(即团结而不相互勾结),“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中庸》)“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事实上,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良是心理障碍者和神经症者经常常主诉的苦恼,要么他们在别人面前失去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十分关注在别人眼中的评价,要么随波逐流,依赖别人而生存;要么自视清高,与别人隔隔不入。
家庭成员的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缩影和培养孩子日后与他人社会关系能力的温床。临床观察表明,对病态爱的需求远远多于他自己所付出的爱几乎是所有神经症的人格特征;而家庭人际沟通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是人际关系不良者的一个通病。然而,重视夫妻好合,兄弟融洽,父慈子孝正是儒家家庭伦理修养的准则。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我们不仅要爱众人,而且应以亲近的亲人作为起点。一个人如果连与自己的亲人都搞不好关系,是很难想象他具有与别人真诚和谐相处的能力的,正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的研究实施“海水西送工程”的建议.doc
- (第三稿)山东省枣庄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doc
- (可用来交论文)生命科学进展综述___反义RNA技术和RNA干扰技术.doc
- (老挝)汽车4S店可行性的研究报告.doc
- (社会学考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简答题题库及其答案.doc
- (新)拉西瓦引水发电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报告(xin).doc
- (需修改)LTE系统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的研究.doc
- _减速机壳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doc
- “后危机”时代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研究.doc
- “软陶艺术”课程开发的实践的研究.doc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图集(安全篇2024版)ppt230页.pptx
- 《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细则(2025年修订)》解读.pptx
- 2025年《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专题培训》ppt120页_1230.pptx
- 中建分部分项检验批划分方案、资料目录策划编制要点ppt75页.pptx
- 某项目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应用成果介绍75页_5843.pptx
- 2025年中国风筝无人机LED夜光编队编程师应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鞍钢集团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鞍钢集团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doc
- 临床器械实验培训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docx
- 中石化《两个责任》解读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