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央空调节电系统可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中央空调节电系统可研报告

智能中央空调节电系统 可 行 性 报 告 一、项目发展现状及研制目的意义 1、项目背景 就任何建筑物来说,选用空调系统都是按当地最热天气时所需的最大制冷量来选取机型的。而实际运行时,中央空调的冷负荷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冷负荷变化时所需的冷媒水、冷却水的流量也不同,冷负荷大时所需的冷媒水、冷却水的流量也大,反之亦然。而根据一项对中空调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权威调查显示,中央空调机组 90%的运行时间处于非满负荷运行状态。而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以及风机在此90%的时间内仍处于是100%的满负荷运行状态。这样就导致了“大流量小温差”的现象,使大量的电能白白浪费。 2、目的意义 不可再生能源现有存量的约束,环境的约束,国家的安全,都使得以往那种用电不计效率、不顾成本支出的管理模式将会显得不合时宜。显著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用于降低用电成本的潜力,已不单单只是企业在考虑的事宜。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十一五”期间已经规划降低能耗5%。因此通过采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实行。。1示出了负荷随动跟踪节能控制模型框图。 图1 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模型框图 图1所示的节能控制器是二维控制器。二维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变量基本上都选用受控变量和输入给定值的偏差E与偏差变化值EC,它们能够严格反映受控过程中输出变量的动态特性,控制效果比较好。对于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而言,冷温水系统的受控变量是冷温水总管供回水压差和进出水温差;冷却水系统的受控变量是冷却水总管进出水温差;冷却塔风机系统的受控变量是冷却水进水温度。 当中央空调系统负荷变化造成空调主机及其水系统偏离最佳工况时,控制器根据数据采集得到各种运行参数值,如系统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差、流量及环境温度等,经集成运算后输出优化的控制参数值,对系统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主机在任何负荷下,都有一个优化的运行环境,始终处于最佳工况,从而保持效率(COP)最高、能耗最低。标准工况下,实现辅机节能30%~60%、主机节能10%~30%的优良效果。 系统特点:   高效节能:对于风机、水泵等变转矩负载而言,电机的功率与其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故转速的变化可使功率大幅度下降。根据经验中央空调风机、水泵的节电率为 15% ~ 60% 。   延长寿命:由于电机的起停实现了软起动和软停止,无骤起和骤停现象,可延长水泵、风机、管件及空调设备的使用寿命。   安全性能:系统核心部件采用世界名牌产品,并与原起动柜构成冗余备用系统,此外,系统还具有自检功能和自动报警功能,确保不影响中央空调机组的正常使用。   安装简便:对现有的空调机组、管道无需进行改动,对风机水泵无特殊要求。系统运行实现全自动,不必增加管理人员。   降低噪音:可显著改善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三、社会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的电力供应结构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需要燃烧大量不具有可再生性的煤炭从环保的角度来审视,树立市重视能源利用,倡导科技环保的全新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2、经济效益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 Selection.ParagraphForm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