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塑性变形条下纯钛的变形机制和形变孪晶研究.pdf

动态塑性变形条下纯钛的变形机制和形变孪晶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动态塑性变形条下纯钛的变形机制和形变孪晶研究

Research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formation Twins of Pure Titanium during 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octor ’s Degree of Engineering By Xu Feng Supervised by Prof. Xiyan Zhang Specialty: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3 中文摘要 摘 要 本文以密排六方结构的纯钛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塑性变形(DPD )实验和 准静态压缩(QSC )对比试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 术(EBSD )、X 射线衍射(XRD )、聚焦离子束(FIB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对变形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 DPD 和 QSC 过程纯钛的变形机制,形变孪晶 及其对织构演变的影响。利用OM 和SEM 观察了高应变DPD 样品中出现的绝热 剪切带(ASB )的形貌特征,对ASB 中的绝热温升、热影响区和动态行为本构方 程进行了研究。用EBSD 、TEM 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 )详细表征了 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四种形变孪晶,并探讨影响{1124 }孪晶产生的因素。 在DPD 纯钛样品中共发现有{10 12 }、{112 1 }、{1122 }和{1124 }四种类型形变 孪晶存在,{1124 }孪晶的百分含量很低(约0.5% )。形变孪生细化了初始晶粒,当 应变增至0.2 时,微结构片层间距降低至临界值(0.4~0.7 μm),孪晶达到饱和。其 织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双峰织构转变为圆环状分布;圆环状分布转变 为基面织构;基面织构强化。{10 12 }拉伸孪晶在(0002 )极图上形成圆环状分布, {1122 }压缩孪晶则弱化初始双峰织构,两者共同导致了圆环状分布的形成。DPD 纯钛的变形机制为:低应变阶段(ε = 0.05~0.2 ),孪生占据主导地位,滑移起辅助 作用;中应变-高应变阶段(ε >0.2 ),转变为位错滑移变形为主。 QSC 纯钛的微结构演变与DPD 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孪晶达到饱和时的应变 不同(QSC 为0.3 )。QSC 过程中只产生{10 12 }、{112 1 }和{1122 }三种类型孪晶。 相同的应变DPD 和QSC 样品对比发现,高应变速率会激发形变孪晶的形成。QSC 的织构演变与DPD 相似,也分为三个阶段。准静态压缩变形的变形机制与动态塑 性变形相似,前期以孪生变形为主,孪晶饱和后转变为位错滑移为主。与DPD 不 同点在于变形机制转变的临界转变点延后(ε = 0.3 ),说明高应变速率会促进变形 机制的转变。 DPD 纯钛在应变大于等于0.6 时发现ASB ;而QSC 样品没有出现ASB 。表明 ASB 只有在高应变速率(约5×102 s-1 )和高应变(ε≥0.6 )条件下才会形成。ASB 中心细晶粒区和过渡区的宽度都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增宽,但过渡区宽度的增长幅 度(1220%)远高于中心细晶粒区(77.8% )。通过绝热温升和热影响区的计算确认 了过渡区受绝热温升的影响产生了软化,硬度比基体和中心细晶粒区软。针对动 态本构关系的表述,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修正的DPD 纯钛( = 5×102 s-1 )的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