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2月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2月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2月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目录 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 R1维新变法思想 2 R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R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 R4毛泽东思想 2 R5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 R1维新变法思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12月月考(201412)】R1 R2 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2分);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陈独秀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伦理觉悟”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倾向?(4分) (4)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倾向的认识。(6分) 【知识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新文化运动·评价新文化运动 【答案】第一问,要求学生能够对材料阅读找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学术”、“政治”、“伦理”第二问依据所学举出具体事例新文化运动即可原因从。第三问 参考答案: (1)发展阶段: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6分) (2)事件:新文化运动(2分) 原因:旧的伦理(或儒家思想)是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提出思想觉悟目的在于反对袁世凯借助“尊孔复古”复辟帝制;(4分) (3)倾向:对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4分) (4)认识:(略)(6分) 【思路点拨】新文化运动之“新”,在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误以为是由于运动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尤其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指导思想与辛亥革命、甚至是戊戌变法都无本质差异,均以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学说为理论武器。要说区别,只能说是斗争的矛头所向。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的儒家道德,因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说以沉重一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应联系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政政体,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鲁迅 材料二 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第一问结合汉代董仲舒吸收其他家思想创立新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南宋吸收佛道思想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角度思考回答,19世纪末康有为借助孔子思想进行变法,袁世凯假托孔子称帝、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思想进行宣传新思想以及建国后孔子被批判的史实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候围绕“儒学热”的特点从中国以及世界儒学带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 史实示例:董仲舒杂糅法家、阴阳家等创立新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儒生读正统儒学方可做官;吸收佛道思想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