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第七章 所得税.ppt
第七章 所得税 段小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阐述所得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近3年考题为主观题,分数适中,属于重要章节。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有:(1)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2)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等。 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1)理解和掌握计税基础是学好所得税会计的关键;(2)一定要从资产负债的角度理解所得税会计;(3)本章内容可以和其他很多章节的内容结合出题。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利润表法,是从收入与费用的角度来考虑所得税的。(了解即可) 产生背景: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以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了解即可) ●债务法——典型的体现是,当所得税税率变动时,应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进行调整。 注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第二步: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步骤); 第三步:做分录,倒挤所得税费用。 【例题1·判断题】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正确答案』√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概述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或者)=取得成本-以前期间已累计税前扣除的金额(不考虑特殊情况) 假定企业2009年年末取得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税法上规定折旧年限为3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 则2010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20-120/3=80(万元); 2011年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20-(120/3)×2=40(万元)。 【例题2·计算题】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假设会计折旧年限为4年,税法折旧年限为3年,不考虑净残值,会计与税法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会计上每年计提30万元的折旧,税法上每年计提40万元的折旧。如何确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如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 第一年年末:账面价值=120-会计累计折旧30=90万元 第一年年末:计税基础=80万元 (或者)=120-40=80(万元) 账面价值90万元计税基础8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为,本期少交了税,将来需要多交税。 解释:假设会计利润为1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应纳税所得额=100-10=90(万元)。应交所得税=90×25%=2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25(一般是倒挤,本例比较简单,所以也可以直接用100万×25%计算)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90万×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万×25% 【拓展】将上例改为会计折旧年限3年,税法折旧年限4年,其他资本不变。则第一年年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的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以理解为,本期多交了税,将来少交税(可抵扣)。 第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100+10=110(万元) 应交所得税=110×25%=2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00万×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万×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0万×25% (二)四类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关系 1.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消耗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如可以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也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前提是有关的方法能够反映固定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持有固定资产的期间内,在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因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下降,但计税基础不会随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9年保送生素质测试文科综合卷.doc
- 2009年第八期法规汇编.doc
- 2009年高考福建省历史考试说明.doc
- 2010-2011大学语文(本)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 - 副本.ppt
- 2010-2013年浙江高考试题.doc
- 2010-9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ppt
- 2010_化院本科生B卷.doc
- 2010四川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详解.doc
- 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 2010.12.8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ppt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空间社区美容美发业态发展分析.docx
- 2025年全球绿色环保显示面板市场深度分析报告.docx
-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可行性评估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2001)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智能运动手环在健身房器材中的数据监测与市场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空间社区教育功能提升策略.docx
- 酒店业2025年连锁酒店运营风险预警与服务标准执行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空间社区商业配套研究报告.docx
- 智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2025年智能交通应急响应系统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商业空间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