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新书首发暨研讨会建成“住有所居”的小康中国——《辽宁棚户区改造经验》《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新书首发暨研讨会
时间:2012年12月13日? 14:00-18: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学术报告厅
?
请点击F5刷新!
【主持人/史丹】: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阶段性成果《辽宁棚户区改造经验》和《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报告会暨经济学专家论坛现在开始。
史丹
首先,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嘉宾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慎明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研究员,
上海财经大学附校长王洪卫教授,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教授,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姜雪梅教授,
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圣明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研究员,
中国房地产报总经理单大伟先生,
经济参考报理论部主任田如柱先生,
经济日报策划部副主任陈学慧女士,
光明日报理论部主编张雁先生,
羊城晚报副总编王文坚先生。
此外,出席本次会议媒体朋友有中国网、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社会科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及各位媒体朋友。
今天的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课题组成员报告《辽宁棚户区改造经验》和《中国住房发展报告》,第二阶段是我们经济学家的研讨,我主要主持第一部分。下面首先有请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慎明先生讲话。
【李慎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参加今天建成“住有所居”的小康中国的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首先中国住房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的出版,我向这个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向财经战略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以及课题组的同志们出版这个报告表示祝贺,同时感谢诸位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这样的研讨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慎明
中国的住房问题是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住房不仅关系经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关系人民的生存、发展、幸福与安康。
我在一个报告中写,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涉及到我们社会和我们国家的幸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住有所居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今天,众多专家济济一堂,讨论和研究建成住有所居的小康中国,住房是中低收入特别是住房保障理论的和政策问题,我认为十分必要。2020年规划已经做好了,关键是要在操作层面、技术层面怎么运作,所以这个研讨会就是在操作、运作层面探讨的,非常必要。没有过河的桥和船,目标只能是空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方面将改善居住条件纳入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及其房地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住房质量和住房成套率大大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房地产业的发展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住宅需求和住房投资,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有着13.4亿人口的大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国目前离“住有所居”的小康水平不仅有很大差距,而且面临着种种的巨大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应对。
第一,大规模住房,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挑战。中国未来人口正在继续增加,75%的城镇化目标,3亿多家庭将居住在城镇里,1亿左右的家庭需要住房保障,这是任何国家也都没有达到的规模。而其中,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在购买能力和需求状况上也千差万别。为此,我们不仅要利用智慧,通过市场让绝大多数老百姓住上可承受的住房,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为低收入居民程度不同的住房保障提供条件。居住需求是老百姓的最大需求,住房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民生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二,大规模的人口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迅速转移,同时随着各地经济发展的变化,大量的人口在地区和城镇间加速变化。比如说,现在西部的GDP每年往上涨,而东部中小企业遇到很大困难,这就产生了一些流动。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甚至有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等到GDP下行到一定程度,一些城镇、城市如果经济转型不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酒店管理【运营前厅】亚朵前台入职培训基础手册.docx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河北邯郸市下半年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公开招聘(统一招聘) 工作人员228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8.3法治社会(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 VIP
-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新国标方法验证-气液比.pdf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年下半年河北邯郸市市直事业单位及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统一招聘)2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论尼日利亚专利法律制度-国际法专业论文.docx VIP
-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doc VIP
- 《中国流行音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