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十三行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十三行文化.ppt

* 歷 史 報 告 姓名:何智皓 班級:一年二班 座號:四 十三行文化 位於淡水河的十三行文化距今約1800~500年前,這個文化是較進步的文化,他們已有煉鐵技術,以鐵器為生產工具,屬於台灣史前的鐵器時代。經研究得知,十三行人生活在,是目前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十三行文化主要分布於台北盆地及其它附近地區,此外在台灣東北海岸地區及東部的花蓮地區都有發現。主要遺址有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小基隆,台北市西新庄子、社子,台中縣大甲番仔園、外埔鄉麻頭路、大肚鄉龍泉村,彰化八卦山,苗栗縣苑裡,台南縣永康鄉蔦松,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院等。 食:十三行位置背山面海,所以山珍海味當然少不了!烹調的工具當然也非常齊全!十三行文化人以稻米為主食,除了種稻外,他們也到森林裡捕捉獵物、到淡水河邊捕捉魚蝦或採集貝類,充分的利用水和森林的資源。 ? 魚類也是重要的營養來源,根據陶器上的方格網紋,以及少量的石網墜,可以推知他們會使用漁網捕魚,可能是用大石頭代替網墜。 衣:考古學家在十三行遺址上發現了史前人用來織布的陶紡輪,由此可知十三行文化人應該會用簡單的工具來做衣服,但是因為這些衣服埋在地下太久而腐爛,所以沒有辦法知道它的顏色或樣式。或許十三行文化人的衣服也是和台灣原住民一樣呢! 住:十三行文化人住在由木頭架高的屋子,用來避免潮濕,並防止野獸的侵襲,學者通稱此為「干欄屋」,台灣大部份原住民的部落都有類似的建築。 行:十三行文化人和台灣島內、大陸東南沿海以及南洋地區應都有相當密切的往來,所以我們才會在遺址上發現這麼多樣的文物。再根據十三行文化人的骨頭來看,他們似乎常划槳,或許也常在河海上來去呢! ???????? 雖然沒有文字記錄十三行文化人與外地接觸的情形,但是從遺跡中卻發現大量都不屬於當地生產的金、銀、銅、瓷、玻璃等器物,甚至還有許多唐、宋時期的銅錢,從這裡證明十三行文化人和外地的來往非常的頻繁,甚至還有相當優秀的航海技術。 習俗:十三行文化人於死去的人,他們也表現出相當慎重的態度,埋葬方式大多是他們通常將死者肢體彎曲,呈現半捲縮的姿勢,頭部大多朝向西南方並以陶器、珠飾、金屬器等陪葬。更奇妙的是他們埋葬時不用棺,直接放入墓穴,還有很多陪葬品。 另外,出土人骨的研究也顯示了十三行文化人很可能和台灣原住民一樣,喜歡吃檳榔、煙草,並常蹲在地上聊天、吃飯。 工藝:十三行文化人的工藝相當發達,他們不僅會煉鐵,還會用鐵製作各類生活用品,並拿來和其他族群交換物品,此外,他們也會燒製精美而細緻的陶瓶、陶罐等,在空餘的時間,他們還會利用陶土製作精美的人或動物形象的陶偶呢! ??屈肢葬 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遺址 十八世紀中葉乾隆年間,八里乃一繁榮港口,當時有十三家船頭行集市於此,因此地名叫「十三行」。後來因港口的沒落已成一沙丘,面積約四平方公里,地下埋有豐富的史前文化遺物。一九五七年( 民國四十六年) 十一月,由台大考古學教授林朝棨發現,並和考古學系學生作了短期試掘,將此區文化稱之為「十三行文化」,據鑑定約為2300年前,屬平埔凱達格蘭族文化系統。 目前已挖到史前遺物相當豐富,包括唐末的中國錢幣、來自台東的黃金,以及玉器、石器、金屬品、玻璃製品、骨製品、生態遺留、和最珍貴的十三處墓葬,除了陪葬品外,所見的葬式有側身屈肢葬及直肢葬兩種葬式,並且有相當罕見之無頭葬。 從十三行遺址的遺物和埋葬方式加以分析,學者認為十三行文化人的生活情形為: 經濟上過著以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為主,但捕魚、採貝和狩獵仍然是重要的生活方式; 在精神生活方面,已有宗教信仰; 社會上有貧富貴賤之別; 政治上有部落聯盟; 對外關係上與中國大陸、東南亞及島內其他族群有所往來。 特別是一九九一年( 民國八十年) 七月又挖到一座煉鐵坊,這種代表進入鐵器時代的證物,在東南亞還是第一次發現。證明平埔有很高的文化,台灣並不是漢人來了才有文化,這是史前平埔文化類型在台北地區唯一僅存的代表遺址。因此,遺址未經分析研究和記錄就遭受破壞,將是台灣史前文化的重大損失,唯有透過這個遺址的資料,才能獲得更多的瞭解。 十三行遺址所反映的文化內涵,與華南地區有相當深厚的關係。這個遺址豐富的遺留,對於華南、台灣、甚至東南亞族群互動關係的瞭解,都有相當的重要性。而且,十三行遺址的下限年代(400年前),可視為探討漢人和原住民關係的重要資料。 遺憾的是,負責污水廠工程的省住都局,在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提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時,居然沒把「十三行遺址」列入(這是違法,也是嚴重行政錯失),等到設計完成,進行土地征收時才引起學術界的抗議。但在內政部為此召開「台閩地區古蹟評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