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暴力的研究-1.doc
傳播管理與實務期末報告
電視暴力研究
報告人:戴佩龍
緒論
一、電視改變兒童的學習過程
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行為模式的精神病學家傑夫裡·約翰遜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對707名兒童完成了一項長達17年之久的研究項目:對受試者看電視的時間進行詳細的統計。
兒童福利聯盟分別在2005、2006年對台灣兒童傳播權進行調查,對照2005年兒童收視調查,兒盟發現短短一年,國小孩子每週收視時數從17小時上升為17.3小時,非假日每天「看超過2小時」的比例上升,到了假日更有22%的學童看超過5小時,看電視儼然成為兒童主要娛樂活動。
由上表可模糊推論出,台灣兒童在成年後,男性學童約有45%,女性學童約有12%會有過激行為。
二、媒體真有責任?或只是代罪羔羊?
雖然有許多的研究顯示,媒體播放有暴力、色情暗示或危險具有傷害性的內容,對兒童青少年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是傳播媒體通常不認為自己有責任管制傳送的內容,如果家長沒有把孩子管教好,不是媒體的錯。他們似乎認為觀眾應該要有能力分辨、判斷是非善惡,甚至他們辯解,節目中已經打出「危險動作請勿模仿」字樣,彷彿這樣就可以阻止孩童模仿學習。但節節上升的犯罪率顯然和媒體的不當傳播脫不了關係。很多綜藝節目或戲劇播放暴力鏡頭,讓人看了刺激過癮,卻不提這些暴力行為的後果,讓年輕的下一代誤以為做這些行為是很平常的。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麼問題,但十幾年後這些孩童長大成為青少年,都會有心理行為上的不良後果。如果父母再不警覺,未來的社會問題必定會大量增加!“國家電視暴力研究”的報告對美國電視中媒介暴力圖景的評估值得我們借鑒: 第一,多數電視節目裡的暴力行為被美化了。“好人經常是暴力的施行者,他們很少能痛悔自己,或者嘗試到暴力的惡果。” 第二,大多數暴力節目的影響被淡化淨化了。“電視節目經常忽略和低估了暴力對受害者的傷害。” 第三,多數的嚴重暴力行為被輕描淡寫化了。“電視裡的暴力行為實際上常常是性質嚴重的……但大多數的情況下,在電視裡面被幽默所掩蓋了。” 第四,非常少的節目強調反暴力的主題。
收視率,是決定畫面內容的最高原則!
電視暴力定義
美國傳播學界對於電視暴力的一項大型研究——“國家電視暴力研究”(National Television Violence Study)給暴力下了一個十分明確且操作性很強的定義:暴力是對一個生命或一群生命用體力施以確定的威脅或行動,且能導致身體傷害的一種公開的描述。暴力同時也指用一種看不見的形式,使得一個生命或一群生命產生一系列的身體傷害的過程。 在這個定義中,包括三種形式的暴力:確實的暴力威脅、暴力行為以及看不見的暴力傷害。
西方研究者在受眾調查的基礎上,形成了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涵化理論(cultivation theory)、。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類不是生來就具有攻擊性,而是透過學習或模仿成人行為而產生。
◎涵化理論
主張電視看的越多,就越以為電視所描繪的是真實世界,常看電視的人比不常看電視的人,更相信世界是危險且充滿暴力的。
◎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認為,人類許多學習行為的發生,除了個人的親身經驗外,大都是由於觀察他人的行為所產生的“替代性學習(vicarious learning)”效果,也就是所謂的“示範”作用。較之親身的示範行為,班杜拉認為,媒體所營造的符號環境示範作用可能更大。兒童對所接觸的影像世界裏的暴力描寫不能正確地判斷和識別,就會通過對電視暴力行為的觀察進行學習。如果兒童在電視中看到一個暴力鏡頭,那麼他們就會在現實環境中,對小朋友或假想敵實施類似的動作,有時還會將電視中的角色表情和擬音一併再現,包括攻擊性行為和暴力語言。
◎涵化理論
涵化理論的研究發現,電視節目裏充斥著大量的暴力內容,電視又成為人們接受資訊的主要來源,通過媒體,社會價值體系和標準得以傳遞,成為主流文化並得到大眾的認同。當電視傳遞暴力資訊時,重度受試者將基於電視所提供的世界建構,認為社會充滿暴力、犯罪,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從而產生害怕犯罪、害怕變成受害者的心理。電視上諸多的暴力內容會讓兒童以為真實的世界裏也充滿了暴力,對現實環境產生恐懼。
電視傳播者的失職
一、美化、淡化暴力
媒介暴力的表達方式不僅僅局限于行為暴力,也不再是絕對的非法途徑,而可能以反暴力或非暴力的形式展現著暴力的影像。以戰爭暴力、體育暴力、卡通暴力等為代表的“合理暴力”,使暴力行為逐漸告別非法與無理,以種種合理、合法的方式給予表現,甚至可能贏得認同或稱道,成為更為隱性的暴力表達,也更易被人忽略。一個罪犯被描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