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旨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旨由

  本文選自曾文正公全集。文旨由人才的養成推入風俗立論,申論風俗對人才形成的重要性,期待在位者以移風易俗、培養人才為己任。   曾國藩盱衡當世情勢,深感經歷太平天國與捻軍之亂的清朝,亟需人才以支拄國事,故作此文以探究人才之本原。「原」類論文屬議論文體,「原」者,探究本原也,係對某一議題的根本加以考察,以闡發其本質。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居武,後又字伯涵,改號滌生,中進士後又改名國藩,湘鄉人。生於嘉慶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卒於同治十一年(西元一八七二年),年六十二。是清朝知名的軍事家、文學家、理學家、政治家,更被稱為清代「中興名臣」之一。卒贈太傅,諡文正。   曾國藩七歲起於家塾隨父親讀書,二十三歲時考取秀才,隔年鄉試中試,獲第三十六名舉人。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曾國藩二十八歲,以第三十八名中試,賜同進士出身。其後十餘年,仕途順遂,三十七歲時即蒙皇帝破格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秩二品。歷任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各部侍郎。   咸豐二年(西元一八五二年),曾國藩因喪母而丁憂在籍,正值朝廷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曾國藩於是創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成為清廷與太平天國作戰的主力。此後十二年間,曾國藩率領曾國華等三個弟弟,全力投注湘軍,直至同治三年,洪秀全服毒身亡,曾國荃攻克南京,殲滅太平天國為止。曾國藩因此項軍功而為清廷所倚重,論功行賞為中興第一名臣。同治七年,曾國藩五十八歲,調補直隸總督,後獲授武英殿大學士。但後來因其勦捻亂失利,又因處理天津教案時,深知當時中國遠非西方列強對手,因此對外主張讓步,卻遭輿論批評袒護洋人,晚年因心緒悒悒而病逝。   曾國藩治學,主張義理、詞章、經濟、考據四者並重,而強調經世致用。其古文繼承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流派「湘鄉派」,主張剛柔並濟、駢散互用,形成深宏駿邁的意境,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清末及民初文學家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的文風影響。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嚮而已。民之生,庸弱者, 皆是也。有一二賢且智者,則眾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眾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嚮義,則眾人與之赴義;一二人者之心嚮利,則眾人與之赴利。眾人所趨,勢之所歸,雖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萬物者莫疾乎風。」風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禦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賢者皆當路在勢,其民也皆以義,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謂一二人者,不盡在位,彼其心之所嚮,勢不能不騰為口說,而播為聲氣。而眾人者,勢不能不聽命,而蒸為習尚。于是乎徒黨蔚起,而一時之人才出焉。有以仁義倡者,其徒黨亦死仁義而不顧;有以功利倡者,其徒黨亦死功利而不返。「水 奚自 從何處來、從哪裡來。 嚮 趨向,通「向」 民之生 指活在世界上的人。 庸弱 平庸無用。 戢戢 音戢戢,聚集眾多的樣子。 君之 推尊他為領袖。 尤 更加﹑格外。 莫之敢逆 意指不敢違抗他,為「莫敢逆之」的倒裝句式。 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引用自說卦傳,搖動萬物的力量沒有比風更快的。撓,音撓,攪擾。疾,快速、猛烈。 禦 抵抗﹑抵擋。 先王 指古代的聖王。 當路在勢 掌握政治權柄,具有重要影響力。當路,身居要津,指掌握政權者。 風 音奉,動詞,原指吹風,在此引申為教化。 道一而俗同 所遵循的道路齊一,習性相同。 騰 宣揚、傳播。 蒸 興起、漸成。 蔚起 紛紛起來。 流溼,火就燥。」無感不,所從來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勢者,輒曰:「天下無才。」彼自尸於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嚮,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而翻謝曰:「無才。」謂之不誣,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義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則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非特處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與有責焉者也。  有國家者,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說而存之,則將乎謹其心之所嚮,恐一不當,以壞風俗,而賊人才。循是為之,數十年之後,萬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水流溼火就燥 水的特性朝向潮溼的地方流,火的特性朝向乾燥的地方燒。用以比喻同類的事物互相感應。 無感不讎 受到感召,沒有不回應的。讎,音仇,響應、回應。 自尸於高明之地 自居於顯貴的地位而無所作為。尸,居其位而無作為。高明,地位顯貴。地,地位。 陶鑄 用土作胚模以鑄造銅器,比喻造就人才。 翻 反而,同「反」。 謝 推辭。 十室之邑 只有十來家的小地方。 移 轉變﹑改變。 特 只、但。 一命 官階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為最高。 惴惴 憂懼戒慎的樣子。惴,音惴。 賊 傷害、戕害。 是 此。 逆 預先、事先。 已 通「矣」,語末助詞。   本文主旨在說明政治人物皆當肩負轉移習俗、陶鑄人才之責。因此開宗明義即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