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羡林——国学大师
季羡林——国学大师 季羡林 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主要代表著作 [1]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季羡林.东方文学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3]季羡林.印度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季羡林.简明东方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季羡林.镜宗颐.周一良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季羡林.etc.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季羡林.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三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季羡林.牛棚杂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9]季羡林.季羡林学术精粹.第二卷.佛教与语言卷.[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 [10]季羡林.季羡林谈人生.[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1]季羡林.故乡明月.[M].中国盲文书社 2006 [12]季羡林.阅世心语.[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季羡林.季羡林讲佛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主要期刊论文 [1]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J].《科技文萃》 2000 ,(5):57-62. [2]季羡林.弥勒信仰在新疆的传布[J].《文史哲》 2001 ,(1):5-15. [3]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J]. 《视野》 2002 ,(6): 56-57. [4]季羡林.正确评价和深入研究东方文学 [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21-24. [5]季羡林.丝绸之路与西行行记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15-26. [6]季羡林.东西方思维模式断想--《赵元任全集》序[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 : 33-37. [7]季羡林.时间 [J]. 《北方音乐》 2006, (2): 42. [8]季羡林.老马识途 [J]. 《老年教育》 2006, (11): 1 . [9]季羡林.玄奘时代及其后两地的佛教信仰 [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5-9. [10]季羡林.龟兹之密宗 [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 5-11. [11]季羡林.做一个难得糊涂的读书翁 [J]. 《秘书工作》 2008 ,(7):37-39. [12]季羡林.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J].思维与智慧, 2008,(18) 文章引用情况 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上).北京:中华书局,2000: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灯轮图.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7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东方文化复兴与中国文艺理论重建.文艺理论研究.1996,(5)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东方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1994:242-250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缘起.文史哲.1997,(4)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畅谈东方智慧.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5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佛教的倒流.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季羡林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649-691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龟兹研究三题.燕京学报.2001,(新10):57-69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朗润琐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267-268来源文献 (1篇) 季羡林.胡适全集.胡适全集(第2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369来源文献 (1篇)季羡林.美学的根本转型.文学评论.199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