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尴尬 成名校与职校“夹心层”.doc

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尴尬 成名校与职校“夹心层”.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尴尬 成名校与职校“夹心层”

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尴尬 成名校与职校“夹心层”   这个西南某普通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三好学生”今年毕业,投过不少简历后,她好不容易获得一次实习机会。来了没几天,这个四川女孩却惊讶地发现,使用ERP系统做账才是现下企业的主流做账模式。   “没戏了”。课上课下,勤奋的陈红丽用了整整4年学习手工做账。学校虽然也开了有关ERP系统的课,“但只开了一学期,老师敷衍我们,也没有认真讲”。   “学都没有学过,你让我拿什么跟那些211、985的毕业生竞争?”叹了一口气,陈红丽有些心酸地问。   曾经的陈红丽一点也不怕一些企业赤裸裸的“只要211、985”的招聘歧视,走出学校以前她一直相信,“凭自己4年的努力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找工作的几个月下来,她头一回觉得,“就业,好难,好难。”   学校教的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离开那家实习单位后,陈红丽颇感失落。再想想这几个月的遭遇,这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开始了自我反思。   思来想去,陈红丽突然记起来“一件小事”:大二时,一节学分值很高的专业课后,陈红丽习惯性地奋笔疾书,赶在下节课前抄完所有板书的内容。讲台上的老师看着底下埋头抄板书的学生,半天冒出一句话:“你们现在学的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都用不上。”   习惯坐前三排的陈红丽身上一震,但很快又回过神来,好学的她把这当成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但两年后,这句话成了现实。   “现在想想,真是讽刺。”陈红丽摇摇头,“老师既然知道知识已经和用人单位所需脱节了,为什么不更换内容?”   陈红丽的经历并非个案。在当下的一般本科院校里,学用脱节甚至成了普遍现象。   华中某普通本科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赵铮,同样在学习ERP系统。顺利的话,他和90名信息管理专业同学中的大多数,在今年都应该成为ERP工程师。   但现实却是,直到就业时,赵铮和他的同学才发现“ERP系统这么重要”。这批要成为ERP工程师的大学生甚至搞不清楚ERP证,更别提“只上了一两个学期的ERP类的专业课”。   那他们在学什么?《西方经济学》的书是老版的,《信息导论》更是2003年出版的,“没赶上时代,新加的概念太少了。”不仅如此,“上课都是照本宣科,老师对着书念他的,我们埋头睡我们的,整个教室都死气沉沉的。”   “为什么不更新换代?”说起这个问题,赵铮笑了,“估计因为要重新做PPT,那些人太懒不想做吧。”选择考研的赵铮看着身边的同学纷纷经历“更难就业季”,对曾经的老师如此调侃道。   赵铮的不满是针对学校的。赵铮所在的学校以机械类专业见长,赵铮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是前些年才开起来的。这么些年下来,学的内容一成不变,“其实很多内容都过时了,开的课也都莫名其妙,什么都学,太杂太乱,就是学不深。”   去实习时,赵铮的不满变成了愤怒。“很多工作都需要现学现用,我这4年到底学了啥啊?”他语气激动起来:“建什么综合类大学?我们一个理工科院校还开了法律专业,这不是坑人吗!”   这些还都只是冰山一角。   东部某省份一所普通理工类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龚鑫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时,老师曾反复强调某种型号钢筋的重要性,果不其然,考试时,这种钢筋频繁出现在龚鑫的考卷上。   可等到龚鑫去工地毕业实习时,有意识去寻找这种钢筋的他却好几天都“一无所获”。没辙了,龚鑫跑去问工地的包工头。对方盯着他,半响笑出声来:“这种钢筋我们十几年前就不用了。”   “荒唐,太荒唐了。”龚鑫至今记得当时自己的心情:“我到底学的是什么玩意儿啊?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陈红丽的专业实习,则是全专业的人被拉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转了一圈而已”,工业会计最难,可实习的十几天,每天老师只“稍稍讲几句”,自己则“根本没有上手的机会”。   “虽然我预想可能有点水,但我实在忍不住想吐槽,这真的太水了。”陈红丽苦笑。   就业指导也多是草草收场。赵铮所在的学校有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并且配有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专门授课。但是,所讲的内容多为“要保持好心态”、“学长学姐都有好去向”,赵铮关心的“怎么规划方向”等等问题,压根一个字没提。   就连到了就业季,学校能提供的帮助也微乎其微。   整整半年的招聘期,来到赵铮学校招聘的对口企业“用两只手都数得过来”,而陈红丽为了找工作,需要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和公交去当地的重点大学参加宣讲会,再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而这一切,只为投一份“很有可能没有回音”的简历。   职业吻合度低,频繁换工作、为名校考研成了常态   这样的趋势下,对口就业,成了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一种奢望。   这在今年4月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出具的《新建本科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报告》(下称《报告》)中可以找到佐证。据统计,2012届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中,与自己职业期待较吻合的毕业生人数仅占48%。   赵铮对此感触很深。整个专业一共9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