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部教材牛病防治
第一篇 牛羊传染病
第一章 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第一节 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的概念
1.传染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或感染。
2.感染的类型 由于动物机体与病原体双方斗争力量的不同,传染过程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但不产生任何疾病症状的感染形式称之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一定的病理变化,但不表现或仅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则称为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该传染病特有的症状的感染形式,就称为显性传染,或称传染病。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毒,但常缺乏临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如疱疹病毒、披膜病毒、副黏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常易诱发持续性感染。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其与持续感染的不同点在于疾病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且最后常引起死亡。慢病毒有二类:一是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的病毒,二是亚病毒中的朊病毒。
(3)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5)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6)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二、传染病的概念
1.传染病 是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动物机体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或免疫力时,则称为动物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易感性,具有易感性的动物常被称之为易感动物。
2.传染病的特征
(1)由病原体引起 有无病原体是确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最根本依据。
(2)具有传染性 意味着病原体能排出体外,并侵入另一个有易感性的健康畜体内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动物机体的抵抗力,通常由发病率的高低来体现出来。
(3)具有流行性 在一定地区和—定时间内,传染病能在易感动物群中从个体发病扩展到整个群体感染发病的特性。
(4)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保护性反应和变态反应等。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感染动物都可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保护性免疫。根据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性和强度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变动,临床上可出现以下现象:
①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再度感染。见于口蹄疫、巴氏杆菌病等。
②重复感染:一种传染病尚在进行中,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入而又感染或另一种病原体乘虚而入造成的感染。前者称之为原发性感染,后来者称之为继发性感染。
③复发:初发传染病已经转入恢复期或痊愈初期时,该病症状再度出现,其病原体在体内再度活跃,这种现象称为复发。
④终生免疫:耐过动物可获得终生免疫,如布鲁氏菌病。
(5)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3.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条件 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要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其二,要有对该病原微生物有感受性的动物(即易感动物);其三,要有可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内的外界条件(即传播途径)。这三个条件是传染病发生的必备条件,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与流行。
(1)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是传染病发生的必要因素,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病原微生物具有引起传染的潜在能力,即其致病力。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菌株,其致病力并不一样。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程度或大小,谓之毒力。毒力就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抵抗并抑制机体防卫作用的能力。在自然和人工条件下,毒力可以发生改变。病原微生物侵犯机体时,不仅需要一定的毒力,也需要足够的数量。有时毒力虽强,但数量少,也不能引起传染病。
(2)动物机体状态 对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机体抵抗力强,病原微生物就难以发挥它的致病作用;相反,机体抵抗力弱,就成为传染病发生的有利因素。机体抵抗力的强弱,与动物年龄、品种、营养、生理机能和免疫状况有密切关系。
(3)外界环境条件 对易感动物机体和病原微生物都有影响,它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在良好的外界条件下,可增强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少易感机体与病原徽生物的接触机会,有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而在不良的外界条件下,则能降低机体抵抗力,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促进易感机体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助长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共关系类型.ppt
- 公共关系的运作程序.ppt
- 公共关系类型1.ppt
- 公共决策体制培训教材.ppt
- 公共决策模式培训课程.ppt
- 公共关系组织的基础知识.ppt
- 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及模式分析.doc
- 公共管理环境概述.ppt
- 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材.ppt
- 公共组织激励的一般理论.ppt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